“三心三意”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教师随笔“光阴似箭,日月如移”,转眼进入体校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中,对于适应了普通学校学生和教学体系的我来说,经历了从迷茫、徘徊到不断的磨合及逐渐适应的过程。初到体校,面对具有特质的体校学生:他们活泼有余、耐力不足,他们好奇心有余、思想深度不足,他们以体育见长,而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够(评价体系等的影响)。这对于教惯、见惯了普通学校学生的我来说,真是好好的适应了一段时间。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提到最多的一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也曾想过,是不是对待这些学生,以及给这些学生上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与给其他普通学校学生上课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做一个优秀的体校教师与做普通学校的优秀教师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又回忆起曾听过的一些教学专家的示范课,专家们经常全国各地“借班上课“,不管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一样能从容应对,看来学生的程度和特点不是能否“上一堂好课”的决定因素,学生的程度和特点也不是决定“优秀教师”标准的决定因素。专家们的“示范”让我们领悟到:能否让学生喜欢你,是人格魅力在起作用;能否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关键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把握、对学情的了解、课堂设计的适宜度,以及对课堂节奏的控制力等。那就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用心”的“修为”。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之前,你自已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成为了学生推崇的模范?”《论语》中也曾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引路人,教师需要重塑角色,树立“以人为本,真诚对人”的育人观念,以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管理技能引导学生,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魁力博得学生发自心底的敬重,这样才能“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具体说来,我觉得做一个优秀的体校教师,要懂得:“三心三意”。一、讲授知识有“耐心”体校的学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花在体育训练上,加上自身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够,因此普遍的学习基础比较差。那么同样的教材,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就要稍做调整,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备好学生;同时在讲授时不要轻视他们,即使面对他们很“无知”的提问,也要“耐心”地回答,这样才不会打击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逐渐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二、针对不足有“包容心”如果我们拿衡量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的普通学校学生的标准来衡量体校学生,那么,我们就只会看到体校学生身上的诸多不足和缺点,比如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时多动、太自由散漫,废话太多等等。当我们看到他们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打瞌睡时,当我们面对他们糟糕的学习成绩时,不自觉地就“头大”了、“火大”了,也就更会只看到、想到他们的不足,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师生关系也就很难融洽。因此我们这时就不能与他们“一般见识”,也要试着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比如他们精力充沛,体育运动能力强;比如他们心思单纯,不会私下里搞什么小动作;比如他们不管会不会都敢于开口等等。“包容”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著名北大诗人汪国真曾说过: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卢梭也曾说过: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我们要用一颗“包容心”来逐渐感化他们的心灵,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时刻保持好奇心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体校的学生“体能”发育远超过了同年龄、同年段的普通学生,初一的学生看起来像是初三的,但他们的“心理”年龄则像小学生,特别是他们做错事时或是想赖着不抄作业时,他们会向老师“撒娇”,这时活脱就是个几岁的小孩子。可能也正因为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小学生的阶段,因此他们想事情也很单纯,思维的深度不够,但对事物还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好奇心,上课时哪里有点小动静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注意力比较容易涣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也要与他们“同流合污”,也要保持一颗“好奇心”,这样我们才能抓住他们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才能时刻有最新鲜的“活水”来吸引他们的听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