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中学历史论文题目:抓住学习主体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作者姓名:何煊工作单位:周至县第三中学区县:周至县联系电话:13759893528邮政编码:710405抓住学习主体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周至县第三中学何煊710405内容摘要:实施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要明确目标、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而且要突出学生主体,坚持做到教师围绕学生转,教学方式围绕学习方式转,身体力行,善学习、勤思考、勇实践,一定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模式。关键词:高效课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近两年,我校以“联勤互助——高效课堂”为抓手的新课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由于传统的影响,一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忽视教学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全盘否定传统,“为新而新”,课堂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这些现象往往会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学,严重地制约着新课改目标的实现,也影响我校“联勤互助——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师只有抓住学习的主体,突出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是深入推进我校“联勤互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抓住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呢?一、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梳理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能力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历史典故、图片资料、影像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出问题,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投入新内容的学习,使教与学同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究和学习状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既可用于新课题的导入,也可以用于知识间的过渡、历史事物的论证和探讨等。如:在学习(必修Ⅱ)《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时,教师可先讲述:“我们这个时代,在这里要感谢一位老人,一个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位伟人,是他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再投影出一组图片——《喜看家乡变化》(幻灯片)。如“周至县城新貌”、“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新农村建设成就”等。然后随即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家乡如此美丽?”学生回答后,可再投影出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这样的情境创设仿佛将老师和学生变成了导游和游客,通过富有情感的导人语、展示身边的课程资源及浅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既符合学生由近及远认识外界事物的学习规律,也能快速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活跃其思维,从而使学生以高昂的精神状态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二、优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实践证明,缺乏有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有将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学生间的互动,才可能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成果。从师生互动层面看,首先,坚持高效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教师高效讲授要做到讲授内容要精、新、深。“精”即精讲,侧重重点、难点和疑点;“新”是指教师适当补充新内容(或材料),有选择地介绍新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深”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对学生设置学习“障碍”,驱动他们的“内部诱因”。对学生的自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才更有效。其次,教师引导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讨论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课而言,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疑问,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这些疑问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结合点和学生的兴奋点,它既要概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