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程中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调查与分析VIP免费

新课程中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调查与分析_第1页
1/3
新课程中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调查与分析_第2页
2/3
新课程中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调查与分析_第3页
3/3
新课程中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调查与分析有人预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尽管二十世纪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始终处于不断变革的历史进程之中,但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依然停留在比较浅表的层面,一颗红心、一本教材、一摞备课笔记,再加上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就基本上可以在教师的位置上坐得比较稳了。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些要求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些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其适应情况如何?对此进行了实践考察。新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要求,而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决定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这两个方面规定了教师必须是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作为有效执行者,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同。教师首先必须认同、接纳新课程,对新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对新课程的意义和前景“坚信不移”,投身课程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不能对新课程有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2.理解。对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一般地了解,而要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达成理解的途径多种多样,要联系实际认真、反复、原汁原味地研读《纲要》、《标准》等重要文本,要与专家、同伴进行广泛、有效的交流和对话,还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感悟。3.践行。教师必须在认同、理解的基础上立即采取行动,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不等待,不观望,切忌只说不练,只学习不落实。课程改革是“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新课程要求大胆地“破”,但更强调积极地“立”。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建设新课程的重任。作为新课程的积极建设者,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既是一场变革,也是一场实验,在变革和实验过程中会涌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切实的研究去解决。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作为研究者投身课程改革,把课改工作当作研究去做,用研究的态度和眼光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课改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反思品质,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掌握基本的研究规范和方法;作为建设者的教师,也必须是一个创新者。此次课程改革和以往的历次课程改革不同,它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探索、创新空间。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生成新课程、开发新课程;作为建设者的教师,还必须是一个合作者。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创新,新课程都强调教师作为合作者的重要性。新课程强调的教师合作相当广泛,不仅要求与同伴合作,还要求与学生合作,与专家合作,与社区合作,在合作中参与新课改。总之,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创新、合作,才能更好地成为新课程的积极建设者,而不只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新课程强调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这实际上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又一要求。如果说以往的课程改革只是要求教师作为执行者和建设者投入、奉献、牺牲,那么这次课程改革同时还要求教师作为分享者充分享受课改的权力、机遇、成果和种种体验。因此,新课程迫切要求广大教师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并拥有多种权力,要清楚地看到自己在课改中的作用,要勇于分享课改赋予的权力,不要妄自菲薄;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意识到新课程着眼于民族复兴和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为每个教师的成长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从而能够分享课改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并且抓住机遇促进自我发展,避免逡巡犹豫、坐失良机;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意识到课程改革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种种体验,既有痛苦、迷茫和负担,也有充实、欢乐和趣味,从而能够乐于分享这些体验,以良好的职业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新课程的各种挑战,愁眉苦脸和萎靡不振不是新课程期盼的教师职业形象。总之,作为分享者,新课程强烈呼唤教师的“自我”觉醒,要求教师更加自觉地形成投身课改的内在动力,并在执行新课程、建设新课程的同时,更加自觉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自己的职业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程中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调查与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