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灵动起来2014年国培音乐2班韩娟良好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是成功学习的前提,但是传统教学中,我们的学生爱音乐,但不爱音乐课。的确,音乐是美的,她能给我们带来灵感,产生艺术联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开发他们的潜力。然而,枯燥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受到了抑制。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我们的音乐学习呢?学生都是活泼好的,我们要投其所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教学。所以,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创造性、新颖性,让音乐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要让音乐课堂灵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基本概念是要“突出音乐特点,提倡学科综合”因此,在教学中,我以音乐为主线,寻找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切入点,建立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实现学科间的整合,使音乐文化得以延伸。音乐与游戏如果你的课堂有了游戏,那么你就会赢得孩子的主动参与,一堂好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孩子们会跟随着你的游戏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学习目标,达到了学习效果。过程中,让孩子们感觉不到你是在教学,而是和他们一起玩耍,实际上你已经将学习内容贯穿其中,音乐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与实践以及思考,不仅让孩子们获得知识,也学会了合作与交往。这对于学生各方面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促进。例如:《七士进阶》与《西班牙草帽舞》欣赏课,根据听音乐辨别结构,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情节想象,设计理解结构的动作,如蚊子叮,拍蚊子、猫和老鼠,套圈游戏。让学生对于音乐结构的理解以及欣赏音乐十分有效。也增加了学生参与的趣味性。音乐与美术音乐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之一,两者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教学和其他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中的美术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例如:在学生学会《月夜》这首歌之后,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画出美丽的夜空,然后在自己的歌声中欣赏自己的“佳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创作的能力,又让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沙画《梁祝》更是美术和音乐结合的完美表现,不仅体现了美术和音乐的特点,而且让故事在音乐与美术中升华。音乐与舞蹈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因而,通过舞蹈能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节奏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在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教学中,我以民族舞为载体,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这首歌时,我在听优质课时发现老师教学生傣族舞中“三道弯”的基本姿态和“冠形手”的基本手形,让学生学跳孔雀舞,既激发了兴趣,又丰富了知识。音乐与文学中国的文学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吟唱。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都被编入了语文课本。像这样的歌曲,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歌词,再配上旋律让学生唱一唱,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歌唱中情感的发挥。故事导入是音乐课中常用的导课方式,特别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述,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DoReMi》这首歌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在教新歌前,我向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还进行了范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再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音乐与德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以《留给我》为例,学生学会歌曲后,已经对环保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再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光自己要注意环保,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这类的环保歌曲还有《小鸟,请到这里来》《嘀哩嘀哩》等。音乐与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