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一.0个“C”级考点二.3个“B”级考点1.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2.我国财政的作用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三、易混易错知识点1.区分①按劳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2.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区分财政的具体作用4.区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相应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6.税收的基本特征7.7.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四.专题:1.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2.我国财政的作用1.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经济稳步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与人均收入都有所提高。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及其增幅存在较大差距,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不合理.基尼系数大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两个不合理比重、两个不同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企业与个人的关系)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整理: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理论1.为什么要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p60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p62③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对生产反作用)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收入差距的表现(现状)应对措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区域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发展行业收入差距(垄断行业)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①(一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②(两比重、两同步)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一更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核心知识:“一制度”、“两举措”④根本途径:发展经济⑤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⑥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专题八:我国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表格题:①抓住表格的标题(项目)是“关键”(即主题)②先纵后横比较找“要点”。纵向看走向、看变化趋势,横向找差距、找差别。③特殊年份找“启示”。如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等④注——问题或者背景原因。1.有关分配方式:关键明确。区分①按劳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关键抓经济成分即“其所属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生产要素(资本、土地、技术、管理、劳动(力)(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2)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参与分配的制度。(3)农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所得(“联产计酬”)是按劳分配收入;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得的租金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个体工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