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铁草小学李世英教学实录: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把自己的爱和热情都奉献给文学、奉献给人类的世纪老人——巴金。他以不朽的作品和人品影响,感召了几代人,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奋斗的航程。他曾说——“把心交给读者”今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读者,让我们打开这本智慧的大书,去感受他的心怀。看课题,这是一封信,是巴金(板书)爷爷写给……过渡一:初读课文,巴金是个怎样的老人?巴金在这封信中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活动一师: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我们一起来交流刚才所得。交流没有答案的对与错,只有缺席的遗憾!生1:巴金爷爷告诉我们家乡的孩子给他带来了温暖。生2:巴金爷爷在信中告诉我们他很爱家乡的孩子们。生3:巴金爷爷还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生4:巴金爷爷还让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师(小结):是呀,巴金爷爷在这封信中对我们给予了厚望,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开花结果。师(过渡二):读一封信,就像和一个人在对话,我们要读懂信,还要读懂巴金爷爷的心。巴金爷爷巴金爷爷在这封信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地方,有哪些感动了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二:学生边读边写批注,老师巡视,了解自主学习情况。师:刚才,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画出了下面的四句话,老师也有同感,我们来一一交流。出示:“有时候一支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师:透过这个“千斤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巴金爷爷正吃力地写字,非常艰难的样子。生2:我仿佛看到了巴金爷爷写字的时候,手抖得厉害。生3:我仿佛看到了巴金爷爷那支小小的笔怎么也比划不到纸上去,他就用自己的左手推着右手去写。师:这哪里是在写字呀,这分明是用自己生命的一点点消耗来换取他思想的表达!1把这个体会带进去读!师:家乡的孩子们收到这滚烫的话语,怎么能不感动呢?把这份“感动”读出来生:(齐读)“我有病……”出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生1:我读出了巴金爷爷非常谦虚,他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很有才华。生2:我从关联词“不是……而是……”读出了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奉献了自己的爱。师:他是如何表达对祖国和同胞的爱的?生3:用作品,从课后的作家卡片中我知道了巴金爷爷有很多的作品如《家》、《春》、《秋》、《雾》、《雨》……师:是啊,巴金爷爷不仅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了很多的作品,他还付出了自己的同情。生4:是的,我从课外资料上知道了他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位几十年不要工资的作家,全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5:我也知道了自1995年以来,巴金爷爷向希望工程捐款,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没有忘记叮嘱他的儿女们,别忘了定期向希望工程捐款。师(小结):是啊,巴金爷爷的一生在用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完成很多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的这种对祖国和人们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把巴金爷爷这种深刻的爱放到句中读一读。(齐读)出示:“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师: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能找到吗?生1:奉献与享受师:读了这句,你想说些什么吗?生2:我读出了巴金爷爷只求奉献,不图享受。生3:我从“终于”一词读出了巴金爷爷对生命的感悟是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师:这是巴金他一生恪守的信条,他确实是这样做的,他奉献一生(板书),一生创造了大量的作品,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把他的体验浓缩在这句话中,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巴金的敬佩。出示:“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师:这里的“开花结果”文中怎么说的的?生1:“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生2:我觉得巴金爷爷所说的“生命开花结果”应该是活得有意义。2师: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呢?生3: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