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性理解陈军摘要。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形态、实现、评价等进行的探讨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建构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补充了新的内容。注重以人为本,从人的多重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建构主体调节价值、社会交互价值、个体理解价值三个维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建构的方向和趋势。关键词:思想;教育;建构性;主体;价值观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本质和价值的确定性追求和方向性规划,其政治引领、价值导向、凝聚和整合社会力量、团结和组织队伍、动员和鼓舞的功能和作用,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与定向作用。新时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建构,可以提升思想教育的生命力。促进思想工作内化、转换与生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念与范式的转换的保证。一、理性认知生命的多重性,建构认知过程的“主体调节价值”取向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生命活动有自己的意志和意识,这就决定了人的生命具有多重性。人的多重性决定了产生、服务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多重需求,在认知过程中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教育的主体调节价值取向,注重教育对象根据认知环境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升华、自我超越。(1)主体调节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之间相互发展的始然。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2)主体调节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必然。(3)主体调节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之间意义寻求的内在关联必然。人对自身生命价值意义的追寻,构成人生的“终极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一种活动,人通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第1页共3页实践活动展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眷顾、对意义的追问、对价值的思索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产生的一个深层动因,也是其所以获得不断发展的一个内在依据”。而这种“内在”追寻,通过主体自我调节,不断地发现“关联”、构筑“关联”,可以有效地帮助主体对生命意义寻求得以生成。二、理性认知生命的完整性,突出社会交互价值取向人存于世界,是一种完整性的存在,人之生命完整性意味着人的终极圆满存在,是人们对肉体和精神、个体性和社会性和谐统一的永恒追求。思想教育价值建构的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认识论上主体调节价值取向建构,更应是一个同他人交互作用实现的社会价值建构,即关注生命的完整性,突出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实践和交互能力提升。(1)社会交互价值取向是生命完美和谐性的要求始然。人之生命完整性体现了完美和谐性,具体地说,完整性的最终完成,就是主体和客体、理想与现实、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统一。正因为如此,生命的完整性呼唤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指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对人与社会的交互,引导生命走向完整,走向丰富,走向意义。(2)社会交互价值是生命完整性未竞状态的要求始然。人之生命完整性始终是一种未竞状态,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实现人的完整性是一种生命活动过程,是人的个性生活得到全面的、不断丰富和完整的过程,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是处于不断超越的过程。(3)社会交互价值是生命完整的德性存在要求始然。生命完整性生成的基础是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置身于一定现实情景之中的个体总面临着肉身性的需要与精神性的追求、个体性的需要与社会性要求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保持两者之间适度张力,就成了个体德性生成、社会道德教化的基本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凭着道德而成为人,德性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三、理性认知生命的独特性,培养个体理解价值取向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它不同于与其它生命的“特殊功能”,和它们相比较,我们人的生命更有独特之处,那就是人类最具有智慧和力量。这种独特使理第2页共3页解成为人类存在的重要形式,理解建构了人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