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答案第1学时四、自测试题(一)请给加点字注音:寥落(liáo)菲薄(fěi)赁屋(lìn)不惮(dàn)攒射(cuán)惩创(chéng)浸渍(zì)山阿(ē)长歌当哭(dàng)殒身不恤(xù)(二)改正错别字:编缉(辑)和霭(蔼)恶耗(噩)屠戳(戮)(三)赏析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1.明确:写作缘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敌人、唤醒庸人2.明确:“深味”,深深的体味,即直面黑暗现实,再次举起投枪。“快意”,感到痛快,不惜显示内心最大的哀痛来使敌人快意,足见先生悲痛之深之重,亦可见先生斗争之坚决。“菲薄的祭品”,因不能用更好的方式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内疚。表明作者痛心的悼念与由衷的敬意,以及要与黑暗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五、当堂检测1.多音字注音:攒射(cuán)安步当车(dàng)创造(chuàng)积攒(zǎn)理所应当(dāng)重创(chuāng)2.明确: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能够毫不回避,奋然而起,他们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把为国为民奋斗献身当做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伟大与崇高,由此表达了对烈士的热情讴歌。3.形近字注音组词(选做)悼(dào)悼念溢(yì)洋溢缉(jí)通缉棹(zhào)棹歌缢(yì)自缢辑(jí)编辑绰(chuò)绰号隘(ài)狭隘楫(jí)舟楫淖(nào)泥淖谥(shì)谥号揖(yī)作揖第2学时四、自测试题(一)阅读一、三、四、五节,讨论归纳:1.明确:毅然预定——追求真理反抗校长——斗争精神黯然泣下——责任心欣然前往——不畏强暴喋血府门——爱国精神2.明确:揭露敌人的凶残暴虐,赞颂烈士从容无畏的精神;是细节描写,真实典型的揭示事情的本质。3.明确:赞扬、崇敬、痛惜、愤怒(二)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明确: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这血腥的镇压,加上舆论的钳制,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正是这专制统治,使得我们民族逐渐衰亡,以致默无声息了。可是杀人者别忘了: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是对民众的呼唤和激励。五、当堂检测1.明确:强调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段政府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下劣。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2.试对下联:讨伐虐杀无辜的罪魁祸首,匕首投枪。第3学时四、自测试题(一)阅读第六节,思考并探究:1.明确:1)态度否定。2)以煤的形成类比人类历史,说明牺牲巨大才换来社会的一点进步,而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之列的,即作者认为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而是一种无谓的牺牲。2.明确:1)肯定了死难的意义。2)“然而”一转,说明烈士的血不会白流,他们的音容会永存亲人师友的心中。(二)阅读第七节,思考并讨论:1.明确:“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还有要说的话”,并不矛盾,“不说”是因为反动派的暴虐行径,流言家的阴险论调,庸人的沉默麻木令人悲愤至极,已无法用言语表达;“要说”是因为作为一个有良知与责任感的文人,要出来揭露敌人,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因此对烈士的沉痛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无比愤恨彼此交织升腾,成为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2.明确:包含了对烈士的悼念尊敬,对反动派的控诉痛斥,对庸人的唤醒,对爱国者的激励,对斗争方式的反思总结,对死难意义的肯定赞扬。总结全文主旨:本文以悼念烈士、痛斥敌人的悲愤之情为线索,通过记念刘和珍君,揭露了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和反动文人造谣中伤的无耻行径,高度赞扬了青年学生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总结了“三一八”的教训,肯定了其对于将来的意义,从而唤醒民众,激励猛士奋然而前行。五、当堂检测1.明确: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或者:不能独占你手里的东西,而要懂得与人分享。2.明确: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朝花夕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