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只会摘“松果”的“小松鼠”——《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拼音、指导读好关键词句,把整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2.在随文识字中,通过图像、归类、动作等方法,重点识记“聪、活、泼、眨”等字;通过新语境,巩固识字;体会“高高兴兴”这类叠词的作用并积累运用;指导写好带心字底的字。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小动物。(播放音乐)听,是什么动物在叫?(出示图片)认识它吗?松鼠爱吃什么?松鼠和松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齐读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回事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变成松鼠到大森林里看个究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自己出声地读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拼音把课文中的字读准确,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读吧。三、检查课文,随文识字我发现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真认真,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了。(一)出示“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哪位小松鼠来读一读?1.识记“聪”。(PPT中的“聪”变红。)这个字是这一节课,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把这个字记住。预设1:加一加的方法,“耳”加“总”。①你是怎么认识“总”的,这个字可是我们这篇课文中不但要会认还要会写一个生字。这个字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快速地找一找,找到了就把这个字所在的句子出声地读一读。②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把心字底写好。伸出小手与老师一起写:点、撇、竖、横折、横、点、卧钩(卧钩像什么)、点(这个点要写在卧钩的中间)、点(这个点要写在钩的上面)。下面请同学们,翻到44页,在田字格里先描红一个,后写一个。生写。展示。评价。修改。预设2:图像识字。老师这里也有个方法,左半部分是个耳朵,右边上面是两只眼睛,中间是嘴巴,下面是心。这个字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上课就要用耳朵专心听讲,用眼睛看着老师,不走神,还要用嘴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你能做个聪明的孩子吗?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比一比谁最聪明?2.识记“活泼”。在这个句子里面还有两个生字要求我们认识,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他们?①谁来读一读这一个词?(PPT中的“活泼”变红)“泼”,这个字在“活泼”中读轻声,在读的时候应该读的短一点、轻一点。谁把这个词读一读。②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活泼”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字带有三点水?板书学生说的带三点水的字。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呢?认识生字的方法有很多,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可以多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在生活中用心发现就能认识很多的字。3.再读句子我们把生字送到句子中读一读。(二)出示“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1.学会了摘松果的松鼠,是多么的高兴啊,它走入大森林摘松果。哪位小松鼠把这一句读一读?我听出了你的高兴劲,但我觉得还是不够高兴,你再读?2.学习叠词。①出示“他高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你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跟上一句的不同?你感觉哪一句更高兴?那就更高兴地把第一句读一读。齐读。像“高高兴兴”这样的词语,在语文课本的55页还有呢,翻开书自己读一读。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②出示句子:1、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2、同学们站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让学生自读体会,并将加黑的词语变成叠词。(三)出示第二、三自然段。1.识记“忽然”。点名读。试着换成它的近义词。2.识记“眨”。点名读。谁来做一做眨的动作?(PPT中“眨眨眼睛”变红。)这个词会读吗?第二个“眨”应该读几声,看一看书。谁来读一读?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读一读。(四)出示第四自然段。当小松鼠在担忧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什么主意呢?自己出声的读一读。点名读。谁能再把松鼠的好主意,美美地读一读?“意”,是这一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意”也有一个心字底,要注意把心字底写好。先描红一个,再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修改。(五)出示第五自然段。松鼠的这个主意的确很好,你们看,几场蒙蒙细雨过后(播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