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学习资料关于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学习的终端行为)1、教学任务分析分析学习结果类型(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分析学习条件(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分析学生特征(已有经验,确定学生起点能力)组织策略:组织内容、教学程序、活动安排;2、教学策略设计传递策略:选择媒体、组织学生;管理策略:计划分配教学资源。3、教学评价(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关于学习结果与教学言语信息(符号、事实、有组织的知识)(陈述性知识)认知智慧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程序性知识)学习结果认知策略(程序性知识)情感———态度、品德、价值观心因动作———动作技能(程序性知识)1、言语信息教学:言语信息学习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主要是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提取;教学就是创造条件帮助学习过程高效进行。2、智慧技能教学:智慧技能学习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概念、理解规则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主要是“举三反一”即例—规(先举例——正反例,后归纳)法、“举一反三”——规—例(先定义,后举例)法、变式练习法等。3、认知策略教学:认知策略学习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规则和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要将支持认知策略的规则提炼出来,通过变式练习(样例示范、举一反三、行为分析)逐渐掌握。4、动作技能教学:动作技能学习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学习过程分为认知、动作联系形成和动作执行自动化三个阶段;教学方法主要是动作示范、重复练习、反馈校正。5、态度领域教学: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习惯三种成分,学习过程包括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教学主要是在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过程中参悟、体认、反省。关于教学目标-1-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定义为期望的教学之结局、结果、成果、成就。也即教学活动所预期的学生的身心变化。教学目标的层次: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学、导教、导测评。教学目标的取向——①普遍性目标,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如“掌握基础知识”。其特点:普遍性,模糊性。优点:广泛适用,灵和性强。缺点:随意性,难观测。②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如“能独立复述课文”。优点:明确具体,便于测评。缺点:有表面化、片面化、僵化的嫌疑。③形成性目标,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基本特征是过程性。优点:克服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开放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缺点:教师能力不适应,加大工作量,学习盲目性。④表现性目标,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的收获,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它是开放性的,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不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它不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而关注学生表现行为的个人性、多元性,鼓励活动的个性特点。优点: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实现教育价值的多元性。缺点:难以起到导向作用。2、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这里有三个要点:学生。教师陈述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目标。终端。教学目标应该陈述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时做出来的表现。行为。用确指可观测行为的动词来陈述或帮助陈述教学的目标。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表述学生能够做出的某种行为,用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行为条件。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表现程度。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例:“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在这个例子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是“写出”,行为条件是“在15分钟内”,表现程度是“20个”。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一)认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