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就业引导1、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紧密结合,能够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正确的就业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大学生就业活动的指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社会价值导向与经济困难学生的价值观相结合,有助于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就业教育的实效性,也是优化就业工作格局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紧密结合,是促进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加强、充实、完善就业教育内容,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激发经济困难学生的奋斗意识和拼搏精神。从就业入手谈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就业思想实际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现实职业需求相结合,使思想教育更深入更务实,能够容易与学生交流并为学生所理解,也更易形成教育功能的系统合力,以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经济困难学生走出就业困境。2、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调查表明,有72.6%的学生对今后的就业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在问到“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的回答中,41.2%的学生将经济收入作为首要因素。这反映出经济困难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缺失,他们缺少理想的追求、前进的动力。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有57.1%的学生选择了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而对于西部地区和乡镇农村,仅有5.4%愿意去。在是否愿意基层就业的回答中,仅有17.3%选择了愿意到基层就业。在价值取向上,经济困难的学生表现出功利化趋势。这充分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应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励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励志教第1页共5页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成才观教育。它不仅具有思想性,还具有崇高性。2.1要加强经济困难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没有理想信念,人生就可能迷失方向。我们应以就业教育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去。2.2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国家需要确立志向,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局出发、从未来发展前途出发,树立远大理想及正确的成才观,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2.3加强正确的成才观教育。第一,激发学生求学成才的动机,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管理,促使学生摈弃“为当前就业而学习”的短视观念,并将“终身学习”的观念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第二,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深化专业学习,教会其学习的方法也是成才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三,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握人才成长的正确规律,减少成才上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经济困难大学生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确立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成才的理想信念。3、经济困难大学生学风建设与就业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做好就业准备工作。调查中显示,在学习问题上,大学生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倾向:一部分优秀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希望通过掌握更多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没有过高的要求,抱着“能第2页共5页过就行、60分万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