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讲话承接产业转移夯实经济支撑——承接产业转移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区按照省市“充分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部署,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命线,围绕“两化互动”,依托成渝谋发展,对接沿海求开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我区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是2007年的1.8倍、3.3倍、5.8倍、5.5倍。2008年以来,我区实际利用区外资金81亿元,年均增长32.4%,其中利用省外资金62亿元,年均增长35%;【据测算,2011年招商引资占固投的60%,对gdp的贡献率26.4%,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为:招商引资占固投的31.5%,对gdp的贡献率为16.6%,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域经济排位中上升了15位(2010年比2007年)。我区积极承接汽摩制造、纺织服装、天然气化工等产业,引进了海特汽车、君格机械等9家汽摩机械制造企业,天赋军安、天亚盛邦等6家天然气化工企业,乾宏纺织、锦丽纺织等8家纺织服装企业。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家,承接重庆地区产业转移的企业占60%以上(总户数达29户)。一、坚持规划引领,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带动力(一)明确产业目标。在认真研究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等宏观政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及区情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生态田园城市新典范、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承接新高地”的总体发展定位,并以此确定了工业发展目标,即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汽摩、化工、通航等三大产业,打造三大基地,到2016年,建成100亿园区1个,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发挥处于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优势,主动承接重庆汽摩机械产业转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第1页共5页划》中提出八大支撑产业体系,“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的汽摩产业为其中之一),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汽摩机械制造基地;抢抓国省支持资源就地转化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及省:增强资源开发对当地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资源开发直接惠民;大力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天然气盐卤资源优势(我区天然气储量达8000亿立方米,居四川第二位),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循环示范基地;依托遂宁机场迁建,抢抓国家逐步放开低空空域管制的机遇,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二)制定产业规划。树立“高端规划、顶层设计、引领未来”的理念,坚持“行政主导、专家论证”的原则,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先后委托中国汽车研究工程设计院编制了《XX市安居区汽摩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主要产业链条:以整车为龙头,带动发动机及管理系统、尾气净化器、汽车仪表、制动泵、前后桥、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聘请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编制了《四川遂宁天然气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主要产业链:以甘氨酸、1,4丁二醇、切割气、无水氯化物等产品为主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委托重庆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遂宁(安居)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概念性规划》(主要产业链条:直升机配套产品生产,直升机组装、运营,通航休闲等产业),指导产业发展。(三)完善布局规划。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要求,完成“两区六园”布局规划(东城工业集中发展区18.5平方公里,北城通航产业园区13平方公里)。在g318线和遂内高速公路之间布局东城工业集中发展区(主要发展汽摩机械、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在遂安快捷通道和遂资高速公路之间布局北城通航产业园区(主要发展飞机组装及零部件制造、航空培训及体验等产业)。按照“办一个园区,建一座新城”的要求,产业园区预留不低于30%的土地作为综合用地,以满足园区居民生活等需求。二、坚持平台支撑,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承载力第2页共5页(一)强化园区建设。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原则,近四年,累计投入约5亿元,用于“两区六园”建设,目前东城工业集中发展区,框架基本成形,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北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也即将启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力争2016年园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