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阅读《1只猪和100只狼》温州市第一幼儿园姜艺一、教材分析:《1只猪和100只狼》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又一力作。作品秉承了宫西达也一贯的创作风格,充满原生态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游戏精神。作品描写了1只小猪被100狼追捕、围困,最后却因为狼的贪婪和愚蠢而幸免于难的故事,急剧转折的情节设置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作者在画风方面则沿袭了他一贯的富有力度、夸张、变形的画法,巧妙地运用黄绿、棕、白三种简单的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在这本绘本中,宫西达也运用了文字的变形、画面方向性的逆转、多种视角的呈现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我们称之为“特质”),使整个作品如同动画片般形象生动,让人读来妙趣横生。而在内容的安排上,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看似荒诞,却蕴含了充满原生态的生存智慧,那就是,生活中的艰难和险境有时会以一种出乎人意料的方式自行化解和消除,因此,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太过紧张和在意了。二、设计意图:在与绘本作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实践中,我发现要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首先要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源于孩子对绘本本身的喜爱。因此我们结合这本极富娱乐精神的绘本,突破惯常的教学模式,从绘本“特质”切入进行导读,并更加关注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提高。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打破了以往逐页翻看的导读方式,根据绘本内容巧妙的设计了单页、多页、跳页的多种阅读方式,这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结合提问的巧妙设计,使活动达到了一个险象环生、悬念迭起的效果,让孩子们欲罢不能,阅读兴趣高涨。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再次利用悬念,激励孩子们再次阅读,因为经典绘本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同时,根据这本绘本的特质筛选,幼儿现阶段的阅读能力,我先后采用了创造性表演和比较性观察。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增加对绘本中文字、构图方向性的解读能力,然后逐步引导孩子走进绘本,爱上阅读。三、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一、借助创造性表演,感知绘本中的特质,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二、采用单页、多页、跳页的多种阅读方式,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欲望。三、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地猜想,提高解读画面的能力。活动准备:大绘本、幻灯片、PPT活动过程:一、引题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趣、很好玩的绘本,你们想看吗?如果想看的话,可要仔细看哦,绘本的扉页上有谁?它要去哪儿?树林里有什么呢?二、阅读绘本的开始部分师:树林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绕到小猪的前面去看看吧!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用了一个“绕”字,而不用打开书本看看的字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绘本扉页和正文绘画的不同视角。(一)观察画面,通过模仿活动进行角色体验1.模仿狼的心理活动师:哇!树林里有谁啊?(很多狼)这么多狼躲在树背后一动不动,他们想干嘛?(想吃掉小猪)看到又白又胖的小猪走来了,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2.观察、猜测狼之间的对话小猪越走越近,它们会对旁边的同伴说什么?看看狼的表情是怎么样的?谁来学一学?(二)体验文字变形带来的阅读乐趣师:小猪刚一说完,哎呀,怎么啦?(教师翻页)1.观察狼说的话(1)狼怎么了?(冲出来)他们一边冲一边嘴里还说什么?(2)谁发现了,这两边的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要把狼说的话变红变大呢?(3)真奇怪,你看字的下面还拖着一条长线,这是什么意思?22.观察小猪说的话(1)看到100只狼追来了啊,小猪说了什么?为什么小猪会说三个“大”字呢(2)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猪说的话。3.分角色表演设计意图:文字的变形是绘本中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法,这种手法往往让幼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绘本中所描写的情境,对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让孩子们模仿狼和猪说话,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这本绘本的有趣和好玩。师:看来小猪今天遇到的麻烦可大了,真是太糟糕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三、阅读故事的发展部分(一)感受绘本的方向性特质1.下面接着来看,注意,我要连着翻三页,小朋友看仔细,这三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小猪是怎么逃的?往哪边逃?谁能够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