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生写作文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中学赵晓芳作文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学习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训练。近年来,在历届中考试题中,作文的分值比例也逐渐加大。有的地区甚至发展为中考语文只考作文。为此,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任务;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学会写作文,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一、通过“说”作文,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变无话可说为想要说话。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一提写作文,学生就头疼,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凑,就是东抄一段,西凑一句。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到六百字,结果有一个学生写到两百字就写完了,最后一句话是“老师,我实在没东西可写了!”是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六百字也确实为难他了。但这让我也警惕了起来,为什么学生在课余闲聊时滔滔不绝,而一到作文就无话可说了呢?细细一想,找出了症结:关键原因是自由说话不受任何限制,而且都是他们用心体验到的东西;而我们在教学中强度灌输“文体常识”,只注重结构、语言等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才是作文的根本。形式只能为内容服务,不能反之。外面世界里小草、天空、太阳、蝴蝶那些鲜活亮丽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的生活,作文应该让学生反映真实的生活。“情乃文之经”,只有学生真正用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应该让学生们的作文突破文体框格的分分寸寸。为此,我尽量让学生自由作文:先在课堂上同学生们坐在一起“说作文”。如写《我的烦恼》这篇作文时,先让学生自己给好朋友说,也可对老师说你的烦恼,事先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要写作文,只是说给一节自由说话的课。结果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自由轻松。说完之后,我让他们把刚才说的烦恼写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帮他们找解决的办法。学生说了一节课,写只用了半节课,而且此次作文的结果出乎意料,语言不再像以前作文的语言那样干瘪,套话连篇,而是真真切切的心灵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那些平时怕作文的同学再也不怕作文了,因为作文可以让他心灵深处的情感得到宣泄。也因此我总结出:作文尽管需要积累,但更要感悟。只有激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火花,并让这一火花照亮他心中的各个角落,让学生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他想说的话,自然会才思泉涌,下笔成文,也才能写出活的情思。第二,引导学生认真选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挖掘生活底蕴,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不仅要着眼于大事,更要留心于小事。从生活中的普通小事中挖掘“真、善、美”。以往作文中,学生写“我的妈妈”就是“妈妈为‘我’刷白球鞋,织手套”;写“我的老师”就是“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老师给‘我’补课,下雨天送我回家”;写同学就是“友谊破裂了,有一天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追,友谊重建”……千篇一律,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习惯于亦步亦趋。思维内容的保守,思维空间的狭窄,思维质量的低下,大大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作文内容的僵化。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就刻意引导学生质疑求异,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更多的作文视觉,关注更多的社会动态。如写作文《开卷有益》时,引导学生思考“开卷一定有益吗?,经过分析引导有学生就写出:“未必尽然,人生苦短,书海无边,若不加选择,开卷未必有益”写到了校门口买的“口袋书”。《也谈老实人吃亏》中,有学生写出“与那些偷奸耍滑,拈轻怕重,又善于奉迎巴结的人比较,老实人真得吃亏。还有同学在《关怀》一文中,写出了因家庭变故,十岁的孩子得不到关怀而被遗弃,提出了“亲情的淡漠,道德的沦丧”等社会问题。在诱导学生将正向与方向,侧向与横向有机结合的同时,写出靓丽的生活本色,不断的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与解决实际生活矛盾的能力,从而使作文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本身紧密结合,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一目的。第三、教给学生在积累、阅读的基础上,模仿、借鉴、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