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摘要: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教师要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域、科学投放材料、有效地介入指导、将主题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大家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越来越重视。而主动探索学习充分的体现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里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纲要》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区域活动的设置使幼儿在学习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具体落实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1.区域活动的设置流于形式,在内容选择、材料的投放中教育目标不相符,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强。所设置的活动区“数量”可观,“质量”却不行,未能很好地教育目标服务。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单一,活动区域的材料缺乏童趣,材料价值取向单一、封闭、缺少变化。如建构区只有简单的积木,阅读区只有纸质图书,美工区只有蜡笔等。3.区域活动的设置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性,对年龄班差异认识较模糊,缺乏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4.教师指导欠妥当,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多数时候只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和者”,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不清楚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不甚清楚。在实践中,“急”也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态:教师急着告诉幼儿新材料,急着告诉幼儿该如何操作与表达,急着告诉幼儿避免错误的捷径……在这种状态下,幼儿许多思考的机会都丧失了,他们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二、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对策1.区域的设置要求区域活动要突破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动物表演区,美工区——“小动物穿花衣”、“折动物”,语言区——“动物故事”,益智区——“动物与食物的连线卡片”、“动物拼图”等。而在《我的家》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折房子”撕贴活动”,语言区——“我的一家子”、建构区——“我的家”、科学区——“认识餐具”,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骤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2.材料的投放要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所以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孩子们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互动与客体互动中发展,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材料的投放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