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遍下滑的原因及对策罗场镇中心小学校胡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展与否,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素质的高低。而人民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身体素质的健康与否。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行以来,很多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仍然居高不下,农村地区学生保健水平比较低下……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着实令人堪忧啊!前段时间参加了市里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听了很多专家的讲课,感受最深的是我国的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下滑趋势,女人不能正常生孩子,矮个男人也能当兵,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何以差到这个形式。大家讨论非常激烈,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关键责任在谁?该如何应对?可以说众说纷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舆论的矛头直指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以及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等。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左右舆论的方向,但是,我们也要特别关注,积极反思。笔者通过多方面调查、分析,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遍下滑的原因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此提出,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读者、同仁共勉,同时请各位专家指正!我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可以归因于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空间里,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可以说工业污染是人体健康的第一杀手,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再清新,饮用的水源不再清洁,我们食用的食品不再绿色,你说我们的身体能健康吗?如果成年人的体质都不健康,那么繁衍出来的下一代能是“优良品种”吗?即使刚出生的娃娃身体是健康的,那么他们呼吸的第一口空气不是清新的,就连他们喝的牛奶也被“三聚氰氨”等有害物质充斥着,他们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吗?加之,“快餐”、“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大受儿童欢迎的“垃圾食品”也在危害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现在各个家庭结构便以“4+2+1“的形式存在着,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上一个孩子。四位曾经苦难的老人怎么能忍心属于自己的那1/4个孙子吃一丁点的苦呢?所以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家庭的万千宠爱,甚至溺爱。他们不缺少阳光雨露,他们却缺少风吹雨打;他们只挑着吃自己喜欢的零食,却少吃生长发育需要的主食;他们只玩自己喜欢的电脑游戏,却不参与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在家养尊处优,却担心参加体育锻炼而影响学习时间。这些原因是造成我国“肥胖儿童”“豆芽儿童”增多的根源。第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我国国民健康和青少年一代身体素质下降问题,还没有像全球金融危机一样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何时“触底”?何时“企暖回升”?必须看到,全民健康素质提升不是一两年可以见效的。这是需要几代人持久努力的战略任务。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民族和政府,无不时刻关注自己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健康问题。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人多自然事多,事多自然隐患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随着国际国内人权问题的热议,国家和社会对学校学生的安全尤为关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秉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减少后顾之忧,许多基本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慢慢“消失”,如小学的“跳山羊”、中学的跳箱、跳高、单双杠等器材,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被体育老师们放弃了。而且,现在的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运动量普遍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尤其是耐力训练项目中,一些学生由于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耐劳,心理承受能力差也很。恰好个别教师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听之任之,缺乏对他们1体育常规的管理和要求,长此以往,这部分孩子在体育这门课程上养成了“越差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越差”的坏习惯,以及“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像日本的学校全部都是一个建校模式,一张图纸就可以把所有的学校建成,而我国呢?学校大小不一,构建完全不同,配套设施也是大不相同,何以均衡呢?不仅如此,教育资源分配也严重失衡。最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