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研究课题名称:找因数设计者单位:设计日期:2014.4所属年级:五年级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全班学生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课题的意义与价值: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2、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迁移的学习方式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参与课题学生是五年级全体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身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索的强烈欲望;2、学生刚学过本单元找因数的基础知识;3、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之前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选题,没有写过研究报告。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从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中,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可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些目标:1.通过研究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单元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如数字游戏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发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应用能力。3、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1、自然数和整数2、倍数与因数3、2、5、3的倍数的特征4、质数和合数五、资源设计1、从教材中挖掘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2、从生活中挖掘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呢。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互相讨论问题,初步了研究性学习。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3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进行组织动员,激发学生的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就问题谈感受,提问题。发放资料介绍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与方法。1课时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一、讨论和因数有关的数学知识。二、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方面,确定研究主题。1组织学生讨论。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4课时成立课题组1、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2、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1、组长自荐和同学推荐后由老师确定,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各小组顺利完成研究学习,保证人人参与。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2、制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