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实录张家界崇实实验小学李辉龙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并尝试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经历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还有一些困惑或疑问,下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和困惑,并尝试解决困惑。(学生在组内交流)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印象最深刻或你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汇报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尽量和别人的不重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有没有人能一口气把这么多知识完整的说出来?生:不能,太多了。生:不能,太零乱了,记不住。师:那怎样才能很快记住这些知识呢?生:把它们整理一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那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最好。(学生合作尝试整理)师:为什么有的小组迟迟不动笔呀?生:不知道怎么整理。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圆柱有两个底面、有无数条高,它们属于什么?生:圆柱的特征。师:那S侧=ch=πdh=2πrh呢?生:计算公式。生: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整理了。师:那好,请学生继续整理。(学生再次合作整理)师:各小组都已经整理好了,哪个小组来汇报?(选一个组展示并汇报本组整理的思路和方法)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让有不同意见的小组上台展示、汇报,老师给予充分肯定)(设计意图:通过让各学习小组自主合作整理和充分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自信心。)师:老师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相互学习一下。师:我们用这么多方法对这些知识进行了整理,比较一下,你最喜欢那一种?生:我喜欢用表格式整理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把知识进行了归类,比较容易记。生:我喜欢用网络图整理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把知识进行了归类,而且表示出了知识间联系,看起来更有条理。……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确实用网络图整理,不仅把知识进行了归类,而且表示出了知识间联系,看起来更有条理,更容易记忆。今后大家在整理知识时就尽量采用这种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整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二、交流探究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困惑呢?生:我的困惑是我还不明白在求圆锥的体积时,什么时候可以不乘?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谁能帮他解决?生:我来帮他解决,当我们把圆锥放到一个装有水的圆柱体里,圆锥完全浸没在水中后,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圆锥的体积,这时求圆锥的体积就不用乘。师:你说的太精彩了,同学们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其他同学还有困惑吗?生:我的困惑是这个单元的计算很难,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困惑?生:我来帮他解决,我认为有两个办法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一是尽量把3.14放到最后乘,充分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二是把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这样可以约分,从而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不懂就问、求真务实的学习品质。在相互释疑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三、综合应用1、我会填。(1)、圆柱体有()条高,圆锥有()条高,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或(),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指名汇报,师点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底面半径的()倍。(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师点评)(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圆锥的体积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