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给垃圾一个家VIP免费

我给垃圾一个家_第1页
1/5
我给垃圾一个家_第2页
2/5
我给垃圾一个家_第3页
3/5
《我给垃圾一个家》实践活动案例活动课题:我给垃圾一个家实施年级:四年级一个契机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群宣传环境保护、倡导生物多样性的公益人士。他们有的支起宣传板,向过往的游人宣传着环保知识;有的拿起望远镜,邀请有兴趣的一起等待野生鸟类的光临;更多的人走进山林,捡拾那些游人随意丢弃的垃圾……那份执著与认真,深深地感染了我。听到我是老师,活动的一位组织者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可能你们曾对每一个孩子讲过‘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可是你知道吗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已经遍体鳞伤,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如此下去,几十年之后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骄傲的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了……”听了他的话,我觉得心情十分沉重,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对,学校最近正好要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为什么不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这次活动呢?【我的思考:其实以往也曾开展过相同主题的活动,但是过程往往流于表面,学生收集些资料读一读或是家长帮孩子填写了调查报告后就草草了事了。我认为这次的活动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实践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活动有所反思。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选取了一个指向性明确的主题——《我给垃圾一个家》,即垃圾的回收与分类问题。】一次计算活动的第一阶段,我让学生留意自己家中每天产生的垃圾种类及重量,并把这些信息详细地记录在表格里。在这其间,我并没有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告诉孩子们,只是说那些真实认真记录的同学会获得奖励。因为我的秘而不宣,反而激发了学生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在这一周里,我坚持每天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并及时指导。一周结束了,学生兴致勃勃地将记录结果拿到教室。这时,我微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想临时客串一次数学老师,请大家算几道算术题。请小组长将组员家中一周所内产生的垃圾重量总和算出来,请数学课代表将各小组的总数之和记录下来。”于是,学生们投入了热火朝天的计算中。很快,计算结果诞生了,一共是682千克。“你们看,这是一瓶重量为一千克的饮料,也就是说我们五十二个家庭一周产生的垃圾大概有680瓶饮料这么重。那么我们国家现在大概有2.7亿个家庭,你能算算一周大概产生多少垃圾吗?”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饮料瓶,对一脸兴奋的孩子说。孩子们用之前准备好的计算器,埋头算了起来。过了一会,那个计算器上都无法显示的庞大数字让他们又悄悄议论起来。“好了,今天的计算活动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我抛出了关键问题。有的孩子问:“这些垃圾怎么处理啊?”有的孩子说:“这么多垃圾,夏天得产生多少苍蝇蚊子啊?”有的孩子自言自语道:“得多大的垃圾场才能堆这么多垃圾啊?”……面对孩子们成堆的问题,我乘胜追击,安排了第二阶段的任务:“为了更好地解决你们刚才的疑问,现在四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汇总你们的疑问,然后分工收集资料,想办法找到答案。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求真务实的小科学家。”【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都在讨论的课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的知识水平有限,生态道德意识海不够完善。怎样将环境保护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怎样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自觉的关注,是这次实践活动的首要难题。我利用了比较直观的方式,将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为第二阶段的活动开展打下了基础。】一个实验周末,又到了综合实践课。孩子们带着这周收集到的资料,充满自信地坐在了教室里。汇报开始了,有的孩子通过询问小区里的清洁工阿姨了解垃圾的运输渠道;有的孩子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了现在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有的孩子也提到了分类收集垃圾的信息。为了直观地说明填埋法的弊端,我还和学生利用废旧花盆做了一个小实验。我们先把花盆中的土弄松软,然后将之前已经浸泡而成的一盆废纸浆倒进花盆里,又扔进去几个塑料袋,再扔进几个包装袋等垃圾,又倒入一些水。很快,花盆里的内容物越来越多,泥土和垃圾混合在一起,快要从花盆中溢出来了。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还是请学生自己谈感受。有一个学生说:“填埋是一种处理方法,可不是最好的办法。就算有的垃圾能够被分解,但是土地总有消化不了的时候。到那时,地表都被塑料袋什么的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给垃圾一个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