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亲子冲突(二)张怡筠第五,尊重孩子的隐私。请容我再一次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被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所以一些福尔摩斯的侦察举止,其实都不该出现。例如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等,这些行为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事实上,家长做了一个很糟的示范——只要我们自认是在关心别人,就可以不在意别人的隐私。而这往往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所以,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想知道而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该属于孩子的隐私。订好后父母就该完全尊重,不侵犯孩子的权利。第六,不说“但是”。有些父母听从心理学家的建议,常找机会和孩子交流,要听孩子说话,于是他们耐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接下来就说:“是,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错的。”有些父母也的确花了时间称赞孩子,说出口的却是:“你很聪明,但是太懒了些。”这些原本想传达善意的沟通,会因为父母所用的“但是”一词,而导致前功尽弃。因为孩子老早就学会了,“但是”二字之前都是场面话,只有“但是”后面接出来的话,才是父母的心声。例如,父母说——“想打球是好事,但是现在应该以学习为重。”让我来作个翻译吧!这样的话传到了孩子的耳朵,他们所听到的意思就是“除了学习,一切免谈!”父母前面讲的那些善意,就完全被抹杀了。所以,建议父母在跟青春期孩子互动时,要尽量避免“但是”这个词出现在关键时刻的对话当中。不说“但是”,那该说什么呢?建议父母用“如果……会更好”来取代:“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课做完,那就更好了……”再举个例子:“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们去。”这句话稍作修改,孩子听起来就顺耳多了:“我知道你累了,其实爸爸、妈妈也很心疼,如果你能够打起精神,陪我们去喝喜酒,还可以见到你最喜欢的堂哥,你也会很开心的。”第七,澄清语意的沟通法。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意见有过多解读,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父母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例如,可以如此说:“我的意思不是想管东管西,限制你的自由,我的意思是,我有些担心,你晚上不睡觉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又比如:“老爸、老妈的意思不是说你的朋友都不好,我们的意思是说,他们的想法也不见得都对,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第八,做建设性的批评。当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应使用建设性的批评技巧来开口,以成功地协助孩子矫正行为。例如,孩子早上出门,来不及吃早饭。伤害性的批评——“你看看你,又起来晚了不吃早饭,你每天都这样,你就是懒!”建设性的批评做法:步骤1:说事件。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交代自己所指的是哪一个事件。比如:“你今早起晚了,出门没吃早饭。”步骤2:说感觉。父母接着应该说明自己的情绪状态。比如:“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或“我有些生气,因为你答应要吃过早饭再走的,结果却没做到。”步骤3:说期望。表明自己对孩子行为改变的期望。比如:“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步骤4:说好处。说明这样做的优点,对孩子的好处。比如:“我相信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一气呵成,就会是:“你今早起晚了,出门没吃早饭。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我相信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掌握了以上的原则,父母就能轻松地避开亲子沟通的地雷。矛盾不在,和孩子就能沟通无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