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字词:盛满戳胚子魁梧指明回答小说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5段)奥楚蔑洛夫发现案件。第二部分(6—27段)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第三部分(28—29段)奥楚蔑洛夫恐吓受害者。二、教读课文1.提示与思考: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讨论,明确: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宣判:“野狗”“弄死”。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2.提示与思考: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3.提示与思考:从奥楚蔑洛夫对待老百姓和对将军的不同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明确:(1)对老百姓的话语:“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我们决不能不管。”“我早晚要收拾你!”表现出奥楚蔑洛夫专制横蛮、欺凌百姓的性格特点。(2)对将军的话语:“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这是他老人家的……”表现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献媚讨好的性格特点。4.提示与思考: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明确: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第一次:穿在身上身份标志、装腔作势的道具第二次:脱下掩饰狼狈第三次:穿上内心恐慌第四次:裹紧掩饰恐慌三、说话练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变色龙”的存在?请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要求学生尽可能讲得清楚生动。在学生讲述后,教师指出学生讲述的优点和不足作出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布置作业自拟标题,写一篇读后感,,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