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4章种群和群落的最后一节,承接前三节关于种群和群落结构等知识内容,体现了对于群落的认识从“什么样”到“怎么来”的逻辑顺序。在内容上,本节课从印尼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实例开篇,给出群落演替的定义,然后通过图文叙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研究不同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并穿插介绍了群落演替的实质、规律、影响因素等知识,最后又结合实例从正反两方面叙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通过介绍国家相关举措和法律法规向学生传达关爱环境的急迫性和义务性。本课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紧密相联。在课标中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并建议教学中设置探究活动。本节课特别适合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角色”的建设阶段,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他们进行关爱生命,关心社会的教育是必要并且迫切的。另外从认知特点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限,认知活动倾向于直接经验,所以从他们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着手更容易引起注意,并更好地进行知识的顺应和同化。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种群和群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本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间接经验还原到具体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并为接下来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研读教材,能够准确概括群落演替的概念。2.通过对教材和具体事例的研究,能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和规律。3.通过比较两种演替过程,能详细说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规律以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2.基本技能(通过对演替过程和规律的学习,能够对具体的人类活动进行简单评价);3.基本思想(关注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尊重演替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和科学探究的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认同演替是一个长期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四、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和规律。难点:群落演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五、设计思路课标将本课的内容界定为理解水平,要求学生达到“阐明”的程度,还要求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特别是研究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提高环保意识。”结合课标要求、学生特点、教材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结合长白山在第四纪冰川结束后的演替实例,通过多种现象和活动,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呈现思考和研究的情境,引导他们在论证和归纳中获得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热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怀。六、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长白山各地群落的图文资料,结合对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冰川结束后各处群落演替的大致历程。2.调查当地生产生活对群落的影响,归纳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3.对照各版本教材对这一章节的处理,理清本课知识脉络。查阅权威文献落实本课要开发的各项课程资源的科学性,然后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形成PPT课件。七、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出示本市标志性建筑让学生辨认,然后展示冰川和火山照片。介绍长白山地区生机盎然的生物群落是由曾经的不毛之地一点点发展繁荣起来的,引观看辨认城市照片,倾听老师介绍,了解长白山曾经经历冰川纪和火山喷发的历史,并对老师提到的群落逐渐发展的问题引起注意。从本地生态资源引入新课,提起学生注意、。课主题:群落的演替介绍演替定布置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78,回阅读教材,划线标注重点。阅读、复述获义答问题:回答老师提问。得间接经验什么是群落的演替?倾听并理解群落演替的概解释演替的具体含义念内涵,并记录有关内容。出示暖棚轮作、季节波动、树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照定头脑风暴促进木死亡等几幅照片,提问这些义,思考回答问题。在具体思维灵敏性群落的改变是否属于群落演替情境中理解什么是群落演替。学习演替阶阅读教材P79,提问群落演替一阅读教材,标注重点,回答段性般分成哪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