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打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一、复习1.口算。9+18+210-75+49+06-64-43+67+36+48+20+5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3.数的组成。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二、新授1.教学例5。(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10=1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加数的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4)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板书:13-3=13-10=教师提问:怎样算?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去掉3就剩下10,去掉10就剩下3。(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10,十几减10得几。2.教学例6。(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十和1个一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教师说明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板书:(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说完教师把算式填完整。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三、巩固练习。1.做课本88页中“做一做”中的题目。(1)做第一题。指名让学生看左图,说出图意,再把左边的算式填完整。再指名让学生看右图,说出图意,再把算式写完整。(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做完集体订正,再说说怎样想。2.看卡片,读算式。10+5=14-4=10+2=8+10=19-10=17-7=15-2=14-3=6+10=5+10=13+1=9+10=)10和4组成的数是()。教师小结: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学生口算巩固旧的知识。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10+5=14-4=10+2=8+10=19-10=17-7=15-2=14-3=6+10=5+10=13+1=9+10=教学反思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