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说课稿《立足生活实践导行》VIP免费

说课稿《立足生活实践导行》_第1页
1/3
说课稿《立足生活实践导行》_第2页
2/3
说课稿《立足生活实践导行》_第3页
3/3
立足生活实践导行——《粒粒皆辛苦》说课稿骆台小学管清梅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借助一堂常规课的解说,来阐释我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感悟和思索,我说课的题目是《立足生活实践导行》。一、整体把握,说教材《粒粒皆辛苦》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下的第二个话题。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爱惜粮食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根据需要整合了教材资源,凸显了本课时的主题,使教材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联系实际,说学情我班学生的家庭都处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富足,“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对“盘中餐”从何而来了解甚少。多数学生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不让他们插手任何劳动,他们认为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是理所当然,对粮食丝毫不懂得爱惜。三、紧扣课标,说目标根据对教材及课标的解读,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稻这种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情感目标:能够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感到不满,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我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情感目标确定为教学难点,依托活动展开教学,利用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四、尊重需要,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需要,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社会实践法学法:调查收集法、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五、借助活动,说流程为了便于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活动一:诵读古诗,引出课题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端。开课时我让学生诵读古诗《悯农》,并说说这首诗的含义,引出话题——《粒粒皆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诵读熟悉的古诗《悯农》,走进古诗营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活动二:了解过程,亲身体验1出示图片《一碗米饭》俗话说:米饭好吃田难种。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学生们了解得比较片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图片结合音频把水稻的生产过程呈现出来。(播放CAI)这样就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水稻的生产过程,当然这还不够,重点要了解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民付出的辛苦劳动。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结果,接着让学生通过模仿插秧的动作来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体验时间为三分钟。体验完成后学生们纷纷说(播放体验视频),学生交流完后我发问:你们只是模拟体验了这几分钟就如此,那农民在繁杂的劳动中又会多么辛苦呢?通过体验强烈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苦,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较好地突破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设计意图】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亲身体验,这时不用老师过多的说教,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生发出要爱惜粮食的情感。活动三、调查汇报,激发情感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周围浪费粮食的情况,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进行汇报。学生汇报了调查到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浪费的情况,但看到的现象都比较片面,冲击力不够。因此,我播放了CCTV的一则广告(播放广告视频)。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震撼孩子们的心灵。这时再让学生反过来看刚才的一些浪费行为,之前看似很平常的行为此时却激起他们强烈的不满,有的甚至对浪费行为进行了谴责。这时顺势进入下一环节。【设计意图】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但学生们都习以为常。用课件直观地呈现出真实的数据,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从而强化学生爱惜粮食的意识。学生看后再反观周围浪费粮食的现象,就对这些浪费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突破了教学难点。活动四、身体力行,发出倡议学生对浪费行为强烈不满有了节约粮食的意识后,对他们行为的引导就变得水到渠成。学生纷纷谈到平时应做到“不剩饭,不倒饭,按需取用,吃不完时打包”等等,我对学生的说法予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说课稿《立足生活实践导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