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功能有哪些?浏览:98大家意见:11耿双菊(学员)最后发表时间为:2011-02-2218:53:331丰富的表现力。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4自主学习的良好实现。5支持协作式学习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李国亮(学员)最后发表时间为:2011-01-1422:04:031丰富的表现力。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4自主学习的良好实现。5支持协作式学习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刘冬利(学员)最后发表时间为:2010-10-3120:04:44管俊英(学员)最后发表时间为:2010-10-0720:48:04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传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功能弱,个别化教学能力差,这些缺陷是由传统教学的传递结构所决定的,不是改变教法所能弥补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为了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变革“生产工具”。具体地说就是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而这一重任只能由计算机来承担,因为计算机就是用于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能高质量、高效率、高智能地处理声音、语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也就是说计算机已经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即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正是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功能,使得计算机很快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将教育技术和基础教育进行整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演示工具,也许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不断整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促进了课程改革,以至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得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面对众多的信息技术整合改革课、观摩课,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可依靠的标准或评定的依据,我们常常凭感觉说哪一节课好,评价不一,不知道哪一节课"改革"更深入,哪一节课整合的教学效果好。所以,如何用好教育技术,更好地提高整合的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学的问题。不研究现行教学的症结所在,不研究在计算机参与下的新教学的新特点、新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力何在?不幸的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走向这种可怕的误区。不管是什么学科,要进行教学的是什么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必言“多媒体”,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根据两年以来的实践,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须要让老师们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强大的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才能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在课堂中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在现阶段,我们首先要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实践。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就不能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有不少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要花费数十小时编制一节课的课件,那么我们的工作究竟是编制课件还是进行教学?”而且许多课件都是按照教师平时讲解的方法展示教学过程,没有突出计算机的优势,其实际的教学意义并不大。由于编程的工作量太大,教师也不可能经常用计算机来上课,充其量也就是在评选课上用一下,其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无从落实,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会永远是“装点门面”。我们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应该是花大力气去设计编制课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应是如何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研究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才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