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类别:论文市州报送编号:题目:《托起明天的太阳》姓名:陆瑞娟单位:兰州市安宁区孔家崖第一小学学校邮编:730070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139198257201托起明天的太阳——浅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孔家崖第一小学陆瑞娟【内容摘要】孩子作为祖国新生的太阳,在小学阶段对于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征极其重要而在此期间,作为孩子的引导着、管理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起关键作用。可以完善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师德健康教育自古以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班主任其工作越来越重要了,班主任工作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在成长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即正确的认知,乐观的情绪,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态度适应周围的环境,心理得到正常发展。一、以优秀的师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从当前的情况看,基础教育中频频出现的师德失范的现象而导致学生亚健康心理的产生极其令人担忧。在管理班级,对待学生方面,这些失范表现为:以暴力体罚学生,造成伤害;以言语贬损学生自尊,施加心理惩罚等,致使学生心理阴暗面的产生。“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王正平《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师,应将这种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底线道德”上升为一种“提倡的道德”即由“专业道德”向“人格道德”提升。专业道德是指体现于教师专业活动之中的道德修养。人格道德是指体现于教师人格品行之中的道德修养。往往,人格道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想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班主任首先要从自我做起,提升师德,具体一下几点谈起。1.勤于学习。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深厚的专业底蕴,具有广博的知识视阈。要善于学思结合,在研究中学习,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力争形成规律性的认识。2.情感培养。丰富、深沉的情感能积淀成浓厚的教育之爱。教师人格情感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态度体验,它对教师的人格道德的形成起着强化推动作用。教育工作需要的是那种外显型、浓烈型以及稳定性、灵活性、适当性、创造性都很强的情感类型。23.磨练意志。意志力是教师人格道德形成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生活上确立明确的追求目标,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自我控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本身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二、多方位了解学生,多角度探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班主任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不是指责、批评、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