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陈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引言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方式开展学习的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从中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为了落实新课标,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展现自己所想、所能的民主气氛,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为题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两课时)。二、教材与学情课本是在前面“电流”“电压”“电阻”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推断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这样处理:一是给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做了铺垫,不致使学生感到突然;二是目的明确,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愿望,要想证实这个推断,有了定性的关系,又知道电流是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的物理量,电压是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的物理量,电阻也是可测量的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引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会不会有定量关系”的问题。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在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三、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猜想法”和“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突出观察、实验。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2)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学会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六、教学器具演示用具:示教板一套、滑动变阻器一个分组用具:实验桌一台(带能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一个、电阻圈(R1=5Ω、R2=10Ω、R2=15Ω)、开关、导线若干。以上器材为一组,每二人一组器材。七、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形成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引入中,设计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将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用导线连接成串联电路,根据灯泡亮暗程度猜测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电灯泡的亮暗程度;(2)小范围改变电源电压,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程度;质疑激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维。(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大家猜测一下电流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引导学生猜测与假设采用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结合学生在前面所学串联电路分压的知识,而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