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作者简介返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吴敬梓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创作背景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创作背景返理清小说人物儒生形象(1)热中功名(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2)沉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的迂儒,如王玉辉、马纯上等。(3)在八股科举制度下由纯朴而堕落、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以蘧夫、匡超人駪为代表。儒生形象官绅形象(1)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如王惠、汤奉等。(2)土豪劣绅: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生、严监生、张静斋等。张静斋“名士”形象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刻诗集、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色艺”等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1、具有一定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的人物:杜少卿和沈琼枝杜少卿这个形象,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2、“真儒”、“贤人”形象: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等。讲究文行出处,淡泊功名利禄,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都企图用复古的办法来改良社会。修建和祭祀泰伯祠。在这些人身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企图通过复古来改变衰风颓运的正统儒家思想。3、市井奇人:王太、盖宽、季遐年、荆元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生活,沉醉在琴棋书画的雅趣中,高雅脱俗,怡然自得,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的精神品格。。阅读有关周进、范进的章节,思考问题。1.归纳每章的故事内容2.归纳周进的典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3.归纳范进的典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4.周进是私塾先生,为什么跟着姐夫金有余经商?周进在省城看贡院的原因是什么?头撞号板的原因是?5.范进发疯的原因是?6.说说周进与范进的异同点。典型情节:周进撞号板主要人物:周进性格评点:懦弱、执著、迂腐。微感悟:①做人要有骨气,识实务,不迂腐。②作者揭露科举下读书人的丑恶嘴脸,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情节赏析典型情节:范进中举主要人物:范进性格评点:懦弱、执著、迂腐。勾连情节:周进中举。微感悟:做人要有骨气,识实务,不迂腐。情节赏析人物形象经典人物人物简介性格分析经典情节腐儒典型周进:六十多岁还是童生,靠教书糊口,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参观时,见号板便撞,后被救出在友人的支助下为其监了一个监生懦弱、执著、迂腐。撞号板范进: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中举后发疯,后任山东学道懦弱、执著、迂腐。中举发疯比较阅读4.说说周进和范进的异同点。(人物形象)相同:他们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