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设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易连云023-68254064(办)13509495610yly@swu.edu.cnyilianyun19630701@yahoo.com.cnQQ:68424956个人主页:http://timeandbeing.51.com哲学与教育哲学与教育“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像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乔治·泰勒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2000年,第177页)美德是什么?美德可教吗?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道德经》第3838章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73页《道德经》第《道德经》第22章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足以不去。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3页《道德经》第《道德经》第88章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12页《道德经》第《道德经》第7676章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沙少海徐子宏译注,《老子全译》,第151页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从人的完美性和本来的健全性来看,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被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漫游花园和田野、草地和森林的人啊,为何不打开你们的心扉去听听大自然以无声的语言教诲你们的一切。看看被你们称为杂草的,在压力和强制中成长的,几乎捉摸不到其内在规律性的植物吧,在大自然中,在田野和花圃中看看它吧,看看它显示出何等的有规律性以及在一切方面和一切外表上协调一致的多么纯洁的内在的生命吧,这生命犹如从大地上升起的灿烂的太阳,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部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3月第1版,第3页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换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