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课唐雎不使命刘向《战国战国策》策》辱没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你会读吗?•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秦王色挠()彗()星袭月xiǎnqiāngjūfújìngǎonáohuì通假字:•错——措,施行•仓——苍•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1、辱使命:2、易安陵:•3、其许寡人:•4、大王加惠:•5、虽然,受地于先王:•6、故不错意也:•7、请广于君:•8、怫然怒:•9、布衣:10、仓鹰:11、岂直五百里哉:辱没、辜负交换加重语气的助词给予恩惠•虽然这样错,通“措”置、放扩充盛怒的样子平民通“苍”青色只,仅仅•12、休祲:•13、若士必怒:•14、天下缟素:•15、秦王色挠:•16、‘长跪而谢之:•17、寡人谕矣:•18、徒以有先生也:•19、逆寡人者:•20、轻寡人与:•21、庸夫之怒:•22、非士之怒: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如果穿丧服屈服道歉明白,懂得只是因为违背轻视平庸无能的人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怫然怒以头抢地耳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这样….的样子用凭因为把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jŪfúguīxiănGăoyōngNáoqiāng不辱使命秦王使人仓鹰击于殿上受地于先王请广于君使唐雎使于秦出使派在从给到、往重点句翻译: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呀!“重点句翻译: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的意愿),为什么呢?“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那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用(大于你们)十倍的土地(来交换),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重点句翻译:10、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的样子),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去撞地罢了。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的样子),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的样子)。“重点句翻译:1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可安陵却凭着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了先生您呀。”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问题分析目录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问题分析目录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大义凛然问题分析目录你如何评价唐雎?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问题分析目录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分析目录问题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而于是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于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问题分析目录3、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问题分析目录4、唐雎是如何反驳的?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问题分析目录5、比较安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