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读书的故事1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常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胜利,必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名人读书的故事2第1页共41页1.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斗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打算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终在家属的一再督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时常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状况照旧。曹禺的家属顿生怀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名人读书的故事3第2页共41页4.鲁迅卖奖章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果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忽然,周身发暖,困意消退,于是又捧起书攻读。名人读书的故事4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始终读了八十年,其第3页共41页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阅历。我所读的书,也许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殊是哲。我的阅历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其次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第4页共41页精读,是说要仔细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也许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顺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爱好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爱好的地方就顺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方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所以,书虽多,真正值得精读的并不多。下面所说的就第5页共41页指值得精读的书而言。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比家,有很多举荐者向它举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举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举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举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从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书,都是经过历来群众的举荐,经过时间的选择,流传了下来我们望见古代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心里觉得惊奇,怎么古人写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其实这没有什么惊奇,他们所第6页共41页作的东西,也有很多没有价值的,不过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为历代群众所举荐,在时间的考验上,落了选,被刷下去了。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当精读的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书之中还要有些被刷下去。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它们都是榜上出名的,我们只能看现在的榜。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须要精读的书。这就是要一本一本地读,所以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其次本。在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第7页共41页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就中国的汉语笼统地说,有现代汉语,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统称为古文。具体地说,古文之中又有时代的不同,有先秦的古文,有两汉的古文,有魏晋的古文,有唐宋的古文。中国汉族的古书都是用这些不同的古文写的。这些古文,都是用一般汉字写的,但是仅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