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的一般性理解甚: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马南邨cūn马南邨,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邓拓(1912-1966)学习目标1.从理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入手,进而正确理解“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精髓在于“会意”、“活读”。2.了解驳论的特点,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3.了解本文论证的层进结构。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词语:不求甚解、要诀、咬文嚼字、豁然贯通2.从论证方式看本文是什么类型的议论文?作者批驳的靶子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初读课文1.检查词语:不求甚解:要诀:咬文嚼字:豁然贯通: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关键的窍门。形容过分的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初读课文类型:靶子:作者的观点:驳论文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研读课文1.作者是怎么驳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探讨本文的论证思路。(1)独立默读课文2-9节,归纳出每节内容。(2)针对2-9节补充下面的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先组内讨论,再全班展示。)首先(2),介绍……;其次(3-4),阐述了……;接着(5-6)……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接着(7-8),提醒人们……;最后(9),强调……研读课文1.作者是怎么驳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探讨本文的论证思路。首先(2),介绍();其次(3-4),阐述了();接着(5-6)()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接着(7-8),提醒人们();最后(9),强调()“不求甚解”的出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举例虚心、会意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意思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研读课文总结全文结构层次:树靶子——引出处——释新意——举例证——结束全文研读课文2.自读发现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说明)研读课文3.以“我说‘不求甚解’”为题说一段话。要求:选择“不求甚解”两层含义中的一层作为论点,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拓展训练1.请用求异思维对下面两个成语发表看法,可以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1)“班门弄斧”辩(2)“见风使舵”新解拓展训练2.在阅读中,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如:读书是心与心的交流。小结赠语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