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演笋河J列丫李篇J娜淄篇I心期弘扬抗震精神,再铸唐山辉煌—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唐士宣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名城,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邻京津,东与秦皇岛市接壤。现辖2市8县5区,总面积13斗72平方公里,总人口680万。到大地震前的1975年,唐山已经建成一个工农业生产发达、城市功能齐全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1976年7月28日,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在一瞬间把唐山夷为一片废墟。震后20年来,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帮助下,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创造了人类同地震灾害作斗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市遭到了震惊世界的.78级强烈地震的袭击,震中烈度高达1度。顷刻之间,唐山人民百余年间辛勤建设起来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这场举世罕见的灾害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地震造成242斗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7200个家庭全家震亡。市区地面建筑和设施全部成为废墟,铁路扭曲,桥梁断裂,树行错位,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全部中断。大地震不仅摧毁了全市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且对工农业生产设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震前100。余万平方米的工业建筑80%倒塌或严重破坏,整个城市几乎见不到一座直立的烟囱,工业生产设备的损坏率达56%。245座水库大坝出现塌陷、裂缝,主要河道大堤沉陷断裂,62000眼机井报废,冒沙和积水耕地达120多万亩。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然而,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唐山人民不愧为民族之英杰。主震方止,余震频仍,顽强的人民就挣扎着爬起来,展开了与命运之神的抗争。全市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依靠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揭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新篇章。(一)党中央心系灾民,子弟兵率先抢险党中央在获悉唐山地震消息的当天,立即作出了全力支援灾区人民战胜震灾的决策,并向灾区人民发出了慰问电,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7月30日和8月2日党中央又先后两次派出慰问团飞抵唐山,视察灾区,听取汇报,指挥救灾,慰问受伤人员和群众。为统一领导和组织对唐山灾区的救援工作,党中央专门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国务院设立了抗震救灾办公室之后,立即召开了有铁道部、邮电部、水电部、卫生部、北京军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决定火速向灾区派遣队伍和发送急需的救灾物资。河北省委、省政府也全力以赴地投人抗震救灾的领导工作。7月29日上午,省委在唐山机场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了河北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在省会石家庄成立了抗震救灾后勤指挥部。岸获事河2兜肠卒男.3娜`滋雳川口娜J·3·两个指挥部的成立,保证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地震后最艰难的时刻,解放军的救灾队伍很快成为唐山抗震救灾斗争的主力。在灾区,10万多人民子弟兵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到达后立即奋力抢救被埋压的灾民和国家财产;运送伤员和救灾物资;抢修公路、铁路、桥梁,加固水库;帮助灾民安排生活,维护社会治安,成为抗震救灾中的突击队和主力军。为了及时抢救群众脱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人倒塌的建筑物缝隙里抢救遇难群众。由于缺乏工具,战士们就用手挖,手指磨破了,指甲抠掉了,仍然坚持不下火线。在战斗中有的战士中暑、中毒晕倒,有的战士在余震中被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砸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日夜苦战,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共抢救出1640多人,在抗震救灾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二)全国各地捐赠物资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地震不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也摧毁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幸存者面临着饥饿、风雨和疾病的折磨。地震发生不久,祖国亲人的慰问电、慰问信,纷纷飞向唐山。仅10天时间.河北省和唐山市共收到慰问电1300多件、慰问信3800多封。一致表示: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将尽一切可能,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援。为了解决灾区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各地、各阶层纷纷解囊相助。为了解决灾区人民饮水问题,北京重型电机厂的工人连夜赶装了30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