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观念芜湖市北塘小学骆士蓓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正在加快从资本、体力密集型向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步伐。教育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也随着社会大系统的变化而变化。进入到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仅如此,传统的教育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人们突然发现,教育正处在一种与工业化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深信,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将会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全人类的学习者将会得到一次彻底的革命和解放,新型教育模式将会诞生和成长。因此,我们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新的教育观念实际上,与其它行业相比较,教育自身的惰性相当大。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同样在逐步实施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到必修课程中,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纳入新的课程设置方案。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要比其它教学技术要顺畅的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并且已经被事实所证明,信息技术介入到教育领域并不能自动地使教育产生真正的变化。一流的信息技术设备并不能产生一流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要真正起到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首要的、最迫切的还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变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上的优势,真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只有这样,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教育正在发生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教育方式在内的深刻变革。二、树立整体教育改革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依靠某一方面的变革来促成质的变化。人们已经意识到,当前的教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所需的人才需求,教育要进行整体改革,要把从上到下的改革和从下到上改革紧密接合起来,形成教育改革合力1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作为教育生产力中的教育工具要素,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水平,这对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收集、储存、管理、处理、输出的信息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整体改革也要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目前,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尤其要大力应用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推进包括教学与科研、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的信息化进程,以此为突破口来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三、转变传统的狭窄的教育观念1、转变传统的学校观在信息技术所构成教学环境中,学校将不再以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为标志。传统学校和网上学校、网络学院、虚拟大学一起构成整个教育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信息环境中,学生除了可以通过面授的方式获取知识外,还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接受优秀教师和专家的辅导,也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电子图书馆中的资源。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也由学校转向家庭和工作场所,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坐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学习和讨论。事实上,许多人已经对“传统学校理所应当是教育的主要场所”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校应该被变成为实现终身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