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看、听、做、想、练”[关键题]探究体验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4—0463(2008)01(B)—0060—1一、看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从物理第一堂课开始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现行教材在实例的选取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水的沸腾现象几乎每天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并末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对沸腾的规律并不是很清楚,课前我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烧水的全过程,并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堂中安排讨论与交流,并再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及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日常生活中沸腾这一现象及规律。二、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听课的最恰当的时间指向重点环节上,使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长久地保持在老师的讲述上。例如,在《浮力产生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在学习浮力的概念后,先安排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但此时大部分学生理解其原理只是表面的,并不能理解透彻,大部分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我安排了用“假想液块法”分析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因此,要做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达到通过学生在听讲中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进行授课安排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三、做新教材中增大了初中物理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设计探究方案,选取合适的仪器(工具),收集相关的信息,处理好这些信息并从中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如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一节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猜想,设计出探究过程及记录所要收集信息的表格,学生的猜想多种多样,探究过程也很新颖,尤其在要准备仪器中所选取的各类玩具小车、各种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如防滑度不同的瓷砖、各种密度板等)都出人意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点拨,很轻松地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并分析总结所收集的信息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物理,必须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进获取知识的方法,积极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亲身经历如同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四、想无论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现象、问题,还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以至于现代生活中发生的与物理学有关的重大事件,都要开动脑筋,多想原因。凡事都问为什么,然后才能带着问题去研究、查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另外,对于学过的知识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对学生说是能够做到的,这样才能把学来的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五、练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上学习过的新知识,在课内外做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多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过的知识不至于很快忘掉。通过一组练习题,使本节课的内容很好地得到巩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即使是在新课教学中,也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也能确保学生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原来的概念。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