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二学年科学学科备课表(详案)[一学期至少5节](注:主备教师不必填写个性修改部分,使用教师必须补充个性修改才可使用。)课题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时间第4周星期一总(1)课时第(2)课时2012年9月17日主备教师周小芳使用教师周小芳学情分析知识背景横梁比立柱更容易弯曲,所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就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增加宽度、增加厚度可以提高抗弯曲能力,但是这样要增加材料。学习需求有什么办法不增加材料可以提高抗弯曲能力的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任务定位教学重点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教学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材料一份、相关课件。学生:垫圈、双面胶、大小相同的纸(每组3张)、架纸的托盘(每组2个)、瓦楞纸板书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个性修改、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抵抗弯曲这一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吗?有什么办法能弥补这个不足呢?这节课我们来做进一步的研究。二、从生活中导入1、夏天天气很热,有时很需要一把扇子,现在老师手中有同一种纸做的不同样子的扇子,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2、请一名同学上台试一试,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能试着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一下吗?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对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三、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同学们推测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个想法究竟对不对呢?如果请你们自己来验证一下,你们准备怎样研究?2、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法。3、我们需要那些材料?4、你们估计哪些形状也能提高抗弯曲能力呢?为了记录的方便、直观,我们用画出形状的侧面图来记录,如……(边说边画)5、组织讨论:在测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变量的控制。6、因为时间的限制,每组选择两种形状作研究。实验之前先预测一下,你们研究的这种形状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然后再进行实际测试。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单7、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得出实验结论。8、为什么改变材料的形状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你能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来作出合理的解释吗?把薄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9、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叔叔们也是运用了我们今天研究出来的这个结论在生产和生活中作了很多的运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四、瓦楞纸板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也运用到了我们今天得出的这个实验结论,老师手上的这种纸就是我们平时在很多包装物品的纸板箱上剪下来的,这种纸叫瓦楞纸。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可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分组感知纸的特性)2、为什么瓦楞纸有这么强的抗弯曲能力呢?3、实验: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4、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5、为什么不全用“波浪形”呢?6、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学生课后活动和作业设计1、作业本2、寻找身边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例子。教后札记学生学习信息反馈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