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量守恒定律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七章第三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2、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能力目标1、能结合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一维运动问题。德育目标1、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展的深远意义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表达式、适用范围和守恒条件。教学难点正确判断系统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再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守恒条件及适用范围,即用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举例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细线、弹簧、砝码、气垫导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请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靠近站在教室前边,让学生甲推乙一下,学生观察现象。2、学生答:两位同学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3、教师分析并引入:两位同学原来靠近站立,说明他们各自的动量都是0,相互推后,两位同学都具有了动量,说明他们各自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他们的动量变化遵循什么规律呢?本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动量守恒定律。用心爱心专心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系统、什么是系统的内力,什么是系统的外力。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条件。3、能通过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球发生碰撞,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4、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5、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实验、观察,初步得到两辆小车在相互作用前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1、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装置。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它们之间装有弹簧,并用细线把它们拴在一起。2、用CAI课件模拟实验的做法:①实验一:第一次用质量相等的两辆小车,剪断细线,观察它们到达距弹开埏等距离的挡板上时间的先后。②实验二:在其中的一辆小车上加砝码,使其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重新做上述实验并注意观察小车到达两块木挡板的先后。3、学生在气垫导轨上分组实验并观察。4、实验完毕后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学生甲:如果用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做实验,看到小车同时撞到距弹开处等距离的挡板上。学生乙:如果用两辆质量不同的小车做实验,看到质量大的小车后到,而质量小的小车先到达,且当质量小的小车到达挡板时,质量大的小车行驶到弹开处与木板的中点处。5教师针对实验现象出示分析思考题:①两小车在细线未被剪断前各自动量为多大?总动量是多大?②剪断细线后,在弹力作用下,两小车被弹出,弹出后两小车分别做什么运动?③据两小车所做的运动,分析小球运动的距离、时间,得到它们的速度有什么关系。④据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分析在弹开后各自的动量和总动量各为多大?⑤比较弹开前和弹出后的总动量,你得到什么结论。6、学生讨论后,回答上述问题:①两小车未被剪断前,各自的动量为0,总动量为0;②两小车在被弹簧弹出后所做的运动,学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做加速直线运动;另一种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心爱心专心教师结合小车在弹出后所受合力等于0的受力特点,得到小车在被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向学生讲明小车之所以获得一个速度,是由于弹力的瞬间冲量的作用。③结合小车在弹开后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得到:用心爱心专心在实验一中:两小车同时被弹开,同时获得加速度,同时到达距弹开处等距离的挡板处,说明在质量相等时两小车被弹出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实验二中同法得量小的国一的速度是质量大的车的2倍,且方向相反。④得到:实验一中,两小车的动量分别为:mv,-mv,动量的矢量和为0。实验二中,两小车的动量分别为:mv,-2mv×v/2,动量矢量和为0。⑤对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