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愚公移山科目:语文编写时间年月日第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课题23愚公移山授课班级年级授课时数课时授课教师班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过程方法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教法学法1.诵读法2.辩论法3.品读法4.理读法5.延伸拓展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板书课件设计修改意见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2、练习册3、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后记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总第课时教学设计及内容修改意见一、检查作业情况二、思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讨论交流。三、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四、研读课文,总结升华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学生发言。五、教师总结: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六、作业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