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乔治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品味诗化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掌握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3、感受乔治•桑的伟大灵魂,提升人生境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挖掘深层内蕴【教学方法】朗读式讨论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她原名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第一帝国的军官。她从小由祖母抚养,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乔治·桑移居巴黎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卢梭、夏多布里昂和拜伦对她的复杂影响。七月革命后不久,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华伦蒂娜》(1832)、《莱莉亚》(1833)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表作有《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树林的美男子》(1858)。第二帝国时期,她和王室来往密切,对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对残酷镇压公社社员,乔治·桑于1876年6月7日逝世。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鼓舞着人们前进。”2、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1851年雨果因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而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所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3、检查预习:识字词悼念(dào)爱慕(mù)钦佩(qīn)肃穆(sù)禀性(bǐng)强韧(rèn)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