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1.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读课文,解词2请个别学生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复述文章内容二、解析文章思想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桃花源有哪些特点?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学生回答,教师点拨2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学生回答,教师点拨3综上所述,你认为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已经透露出了这些信息。明确: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飘渺的理想社会。不存在。这些描写表面上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实际上,则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种理想的境界。集思广益,教师总结4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描述这样一个地方?说说你的理解。明确: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东晋末年。生性热爱自然、飘逸洒脱的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联系作者生平及当时社会背景进行回答。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桃花源在哪里?明确:不在人世间,在世外,所以才会说是“世外桃源”。它在陶渊明心里,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寄托,也许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言之成理即可,不设统一答案。6背诵课文三、布置作业:练习册板书:桃花源记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