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VIP免费

200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1页
1/49
200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2页
2/49
200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_第3页
3/49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第一模块: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专题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把脉高考】自2004年起,语文《考试说明》将成语的考查扩大至熟语。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赋分3分。1、立足教材,积累成语。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复习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这样做就会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要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切不可舍近求远。2、留心课外,广识成语。中国的成语是华夏语汇的瑰宝,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词语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不懂一些成语通常的用法,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必须对那些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重点复习掌握。3、分析病情,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备考策略】1、熟语类型(1)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半吊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穿小鞋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2)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3)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事实胜于雄辩等。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4)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年:(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音“情”)。熟语的复习仍要以成语的积累为重点,同时兼顾一下常见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和谚语就可以了。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的熟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近年高考试题,把熟语的误用情况归纳为“九戒”,与广大考生共勉。一戒望文生义。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其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还使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新的整体意义,不少成语来源于典故,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的古义,考生很容易以今释古或肢解熟语而曲解词义。①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全国卷Ⅱ)②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辽宁卷)【解说】①“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误解为“教训”,改为“不足为怪”;②“替古人担忧”,只不必要的忧虑,这个典故成语被按字面意思肢解为“替古人着急”。二戒用错对象。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场合,该用来形容物的(如“一钱不值”)就不能用来形容人(如“一文不名”);用于抽象事物的(如“不同凡响”)就不能用于具体事务(如“非同小可”);用于别人身上的(如“火中取粟”)就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如“飞蛾扑火”);用于青少年的(如“头角峥嵘”)就不能用于中老年(如“老当益壮”)等等,反之亦然。③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湖北卷)④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山东卷)【解说】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0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五)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