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的符号>>复习学案知识梳理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它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符号可以让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模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如学校平面图、工作日程表等;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想象的事物,如中国的吉祥物——龙的形象;可以是某个数学公式,还可以是某种思想,如宇宙大爆炸模型等。二、微观粒子3.物质的组成: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由组成;(如:CO2由和组成)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由或或构成。、、由分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等。4.分子(l)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2)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5.原子(1)原子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构成物质的方式为:原子分子物质构成b.在化学变化中,分于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因此,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原子进行的过程。c.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m(10—10m数量级)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4×10—27kg(10—27kg数量级)(2)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原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电性)原子核夸克(带电)中子(中子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于数=核外电子数(3)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6.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叫阳离子(Na+、Mg2+、Fe2+、NH4+、Al3+等),带负电荷的叫阴离子(O2—、Cl—、NO3—、SO42—、CO32—等)。离子的带电量数值上化合价,本质上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2)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电子电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电子电子(3)粒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如下数量关系: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填>、<、=)三、组成物质的元素7.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占48.60%,其次是,占26.30%,再次是、、钙、钠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其次是。9.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而由它们组成的物质多达2000多万种。10.物质按组成的元素来分,可分为和两大类。由元素组成的叫做单质(如:氧气O2、铁Fe、氩气Ar等),由元素组成的叫做化合物(水H2O、氯化钠NaCl、葡萄糖C6H12O6等)。四、粒子的符号11.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表示元素的符号。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②表示一种元素,③有时也可表示,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构成构成(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A、符号前: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如4Mg2+中4表示:。—2B、右下角:表示构成分子(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SO42-中4。1C、右上角: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2表示:。D、正上方:表示元素的。1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2)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13.化学式(1)单质的化学式。(2)书写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时一般要先写元素符号,后标原子个数。在书写时要仔细体会“读”与“写”之间的关系,例如:CO2二氧化碳P2O3五氧化二磷Fe3O4四氧化三铁ZnS硫化锌NaCl氯化钠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3)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①表示;②表示该物质的;③表示该物质由哪些;④表示1个分子里各元素的个数。14.化合价(1)化合价的含义。化合价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性质,即一种元素的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它们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