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西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以信息化引领残疾人社会管理创新——以XX市助残服务直通车为例XX市残联理事长杨广发(20XX.4.15)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信息化革命方兴未艾,社会管理正由传统的垂直型金字塔模式走向扁平的网络模式。XX市依据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规律,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残疾人社会管理的创新。XX市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发端于2003年,开始主要应用于残疾人就业管理领域,后逐步在其他业务体系推广,为全面实现残疾人社会管理信息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根据社会管理的内在规律,XX市创新性地推出了助残服务直通车。助残服务直通车即: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取集中受理、分布处理的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培训等各项服务,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整合、互联、共享、效率”为特点的信息化平台,强化残疾人社会管理效力,实现“残疾人的需求要第一时间知道,残疾人的合理化需求要尽快解决,各项扶助政策要阳光运行,基层服务要全程监督”。一、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残疾人的需求第一时间知道”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一是提高公众获取服务的简洁性;二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响应及回应的准确性和迅捷性。为此,在打造助残服务直通车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此为出发点来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设计服务和管理方式及流程,并据此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使其符合管理和服务的需要。第1页共5页社会管理信息化所提供的简洁服务,是指公众可以通过自己认为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政府的服务。因此,信息化服务并不意味着公众必须通过网络获取服务。社会管理信息化服务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应根据不同公众的特点要求尽可能构建为公众触手可及的方式。鉴于残疾人的残疾障碍,助残服务直通车全面建立了四种接入方式同步运行的残疾人受理平台。一是语音呼叫。残疾人可通过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拨打助残服务热线,向助残服务直通车提出服务诉求。......96302.....96302是全国第一面向残疾人的96特服号码。为方便盲人、重度残疾人拨打热线电话,由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专门设计制作了“一键通”特制手机。同时联系中国移动推出了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套餐,以减轻残疾人的通讯资费负担。二是短信服务。残疾人可通过编辑发送短信至助残服务直通车,提出各项服务诉求。短信服务是针对言语听力残疾人语言沟通障碍的实际情况而特别开设的。三是网站服务。残疾人只需登录XX市残联官方网站即可提交各项服务诉求。有了上述三种接入方式,残疾人无须出门,只须拨拨电话、发发短信、点点鼠标即能提出服务诉求。四是传统方式,即窗口服务。残疾人可径至各XX县区残联办事窗口和市民之家残疾人服务窗口提出各项服务诉求。为了有效受理、处理残疾人的服务诉求,市残联建立了助残服务直通车服务中心,并聘请了4位专业客服代表专职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通过助残服务直通车这一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构建了残疾人“需求—服务”无障碍的“双向”互动模式;运用语音呼叫、短信服务、网站服务、窗口服务四种方式,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特殊性,畅通了残疾人服务诉求渠道。二、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实现“残疾人的合理诉求尽快解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2页共5页因此,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为诉求的电子政务建设。通过对残疾人生存状况、服务需求的深入调研,确定了助残服务直通车十项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