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王安石教学目标:1、朗读2、疏通文意3、理解作者的观点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朗读感知1、指导朗读:注意句子的正确停顿传一乡秀才观之余闻之也久pānyèchènmǐn////2、生字正音:扳谒称泯疏通文意1、对照注解口头翻译,标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2、学生提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字词:隶尝与书一自是就者奇宾客利扳谒余令称受且固得奇:对……感到惊奇。宾客:把……当作宾客。利:把……看作有利可图。扳:同“攀”,牵,引。重点语句: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就写了四句诗-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父亲把这件事情看作有利可图-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小组讨论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复述)2、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4、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因为“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在人为学贵有恒成功靠的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只读了3个月书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进取精神。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孩子曾经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这是个不可救药的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去干,整天只管打猎和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他们抛开世俗的偏见,潜心于自己的研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令世人景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