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分管领导课时2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5、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1、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2、回归课本,复习结构划分,概况说明结构。(总分总)3、略提1、2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学生回答提问,完成知识回顾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展示1小广场,它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地带。24-10段讲前朝,12-14段讲内廷,可见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请大家齐读11段,看看这一段介绍的是何处?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呢?(一)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3、请大家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4、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5、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25-8段讲太和殿,9段讲中和殿,10段讲保和殿。分类别。3外观、内景、位置、用途(1)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2)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3)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1)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2)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2)同样,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按空间顺序叙写,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举例子、摹状貌。4、回到课文,外观内景都讲完了,但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3)8段提到一些景观,如铜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