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原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原与之外交关系。”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精彩1954年4月周恩来率代表团步入日内瓦国际会议会场1955年4月周恩来走下飞机毅然出现在印尼万隆机场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与会共29个国家。万隆会议(1955.4)会议议题:讨论独立、和平、发展等问题会议对象:亚非29国会议过程:针对帝国主义破坏,各国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由于国情不同,有些国家对新中国有看法,会议出现分歧。◆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放弃分歧,共同合作,从而推动了大会圆满成功。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成就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1950年2月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发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哪些:A、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等8国承认新中国。B、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最突出的成就)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提高国际声誉。E、参加亚非29国万隆会议,促成会议圆满成功。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C1954年日内瓦会议D1955年万隆会议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边学边练]3、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中国和印度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B中国和缅甸总理联合声明中C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D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亚非国际会议B日内瓦国际会议C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4、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的外交方针的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关于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会议主题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会议就朝鲜问题达成了协议D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5、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是在()A中印联合声明B《中美联合公报》C日内瓦国际会议D万隆会议6、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虑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其重要意义在于()A冲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