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材料中共老河口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小汉口”明星城市的决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遵照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襄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小汉口”明星城市建设步伐,作出如下决定。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一)确立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抢抓“两圈两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开发、红河谷组群发展等战略机遇,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老河口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创建设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小汉口”明星城市新局面。(二)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全面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坚持系统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图、时间表,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20年,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有效的制度保障,使政治更加清明、经济更具活力、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从而实现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的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小汉口”明星城市。二、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经济更加活跃。(三)创新城市组群发展机制。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趋势,与谷城、丹江口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探索建立三地产业错位发展、文化交流互动、交通共建互通、医疗联动共享、治安联防联控、生态协作共建等机制。策划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开放开发试验区、中小城市组群发展示范区等方面的试点示范项目,搭建更加宽阔的发展平台。争取利用空军老河口机场发展空港物流及通用航空产业,推进老丹铁路电气化改造及东移、西武客专设站、路口电站、环梨花湖内环公路、汉江流域“红河谷”段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尽快进入国家和省级笼子。加快推进河谷大桥、老宜高速等项目建设,再造发展新优势。(四)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全域老河口发展理念,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建立可持续城镇建设保障机制,加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力度,整镇推进仙人渡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南部新城为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土地、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放开城区、建制镇落户限制,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落实农业补贴改革政策,完善农村保险支持制度。(五)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打造老河口经济升级版。做精一产,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转变,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特色农业强市。做强二产,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三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三产,重点抓好商贸、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招商组织架构,推进产业链招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区镇合一”体制在深化改革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做大发展平台,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扩权强镇,推进镇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互融共进。(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建立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管、财政、金融等部门联动服务机制,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