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3)班我们都生活在台山,我们都是台山人,我们都说着台山话。台山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经济、文化、体育、环境等各方面都取得重大的成就。这些成绩是全台山人民及海外侨胞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台山人精神,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作为台山人,你知道台山人精神是什么?台山人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美丽村庄大家知道这位是谁吗?香港黄道益活络油创造者、知名的中医师黄道益先生1919年生于台山市白沙镇朗溪型洞里,是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他饮誉香港,其事业如日中天,拓展至国内及东南亚、美、加、澳等地。他慈善为怀,积德行善,事业有成后,以扶贫济世为己任,以热心公益,造福桑梓为乐。黄道益先生简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是黄道益人生遭遇惊涛骇浪,经济上遭遇强烈冲击的时期,然而,他却依然继续尽心尽力给故土撒“芝蔴”,并不失时机地给家乡送“香瓜”——1996年至今,他捐了627多万元给家乡铺筑朗溪、朗南、马石、南朗、深水桥等多条水泥乡道,捐了230多万元给开平赤水镇琦盛、木湖、茶坑、黄狮坑、旗尾等地建水泥大道。他对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情有独钟。他对人说:“兴学育才乃强国之要务,培育英才是繁荣梓里,振兴中华之根本。”他捐资办学逾720万元。他还捐了近280万元给白沙医院建行政楼和购买救护车及一批医疗设备。捐53万元给朗北、朗西村建敬老楼。捐200万元建镇府大会堂。日前,他又捐800万元建镇体育馆。捐800万元建黄道益、关秀容商业楼,将其纯收入全归镇的公益基金会。20多年来,黄道益已慷慨捐资近4000万元给故乡办公益,市、镇、村干部向他致谢时,黄道益谐趣地说:“我应该这样做,父母为我改名为道益,就是要我事业有成后,尽力修道路办公益。”引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黄道益先生的事迹遍地开花20万元!从此揭开了黄道益在家乡捐赠活动的序幕。他说:“我做的只不过像撒‘芝麻'一样,这里撒一点点,那里撒一点点,实在微不足道啊!”今日,乡亲们欣喜地看到,在故乡土地上,“芝麻”已遍地开花、结果……。他把5万元撒向村里的农田水利建设;他把10万元撒向3位特困户身上,帮助他们购买手扶拖拉机耕田与运输,让他们脱了贫;他把11万元撒在办侨刊、编印台山黄氏族谱等文化建设上。台山、开平两市均授予黄道益先生为荣誉市民。人杰地灵的台山侨乡,从此留下了一位旅港名中医师、活络油始创人黄道益的千秋佳话。台山、开平两市均授予黄道益先生为荣誉市民。人杰地灵的台山侨乡,从此留下了一位旅港名中医师、活络油始创人黄道益的千秋佳话。你知道这是什么铜像?它矗立在哪里?这个铜像是谁?为什么要建这个铜像纪念他?台山人精神台山是世纪的新侨乡,我们住在台山,生活在台山。可是我们都有台山人精神吗?在这一处,我们要打上一个问号了。台山人精神包含有十六个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无私奉献”。陈宜禧先生就有这种精神了。陈宜禧先生事迹简介:陈宜禧先生在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出生。台山落后一直是陈宜禧心结,陈宜禧先生本打算有钱回台山搞纺织业。台山建县400多年来,交通闭塞是落后的重要原因,水路靠帆船,陆路靠手车和轿子,光绪起就不断有华侨注入资金改善交通。陈宜禧铁了心,在家乡不再搞纺织而搞铁路。修铁路?乡亲们目瞪口呆了,广州才刚刚有那小段铁路,听说潮汕也有一条,我们一个县能行吗。积累了修路经验的陈宜禧,似乎涌出满肚子的话,向乡亲慢慢讲解那两条轨道的远景,朦胧中,大家也似乎听见了汽笛的呼啸,远景渐渐移近、明朗起来。回乡才4个月,陈宜禧邀集乡亲,成立新宁铁路筹备处,起草一系列文件,强调“不收洋股,不借洋款,工程由本县人自办。”他打过算盘———到美国、加拿大甚至香港筹集资金,县内的铁路只要五六十万元。从1905年起,白发苍苍的陈宜禧迈开双腿集资了,口号很简单:“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无数的海外华侨为此感动,为了家乡那遥远朦胧而美丽的家乡,把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捐献出来。多年在美国、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铁路,一年一年富强,自己家乡却像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开腿,华侨含着悲痛也怀着热情纷纷捐献,捐款达到275万8412元,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