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高矮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0《高矮》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高、矮”的含义。2、学会正确比较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知道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图片,两个小朋友在搭积木。)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搭的情况比一比,说一说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刚搭了4块积木,小明搭了3块积木,小刚搭的积木比小明多;或者直接看搭积木的高度进行比较:小刚搭的积木高,小明搭的积木矮等。)板书:高、矮[设计意图说明:搭积木的游戏,既复习了已学习的比多少的知识,又能引出“高”“矮”的概念。]2、(媒体演示,继续搭积木)师:现在两人谁搭的积木高,谁搭的积木矮呢?[设计意图说明:巩固对高矮的认识,适当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回答如:小刚搭的积木高,小明搭的积木矮等等。]师:刚才我们通过搭积木的游戏,知道有些物体是有高、矮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高矮。出示课题:《高矮》(并板书)二、新授探究一:掌握直接比较高矮的方法。1、(媒体出示图片。)师:刚才我们比了小明和小刚谁搭的积木高,谁搭的积木矮。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身高,谁高谁矮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刚高、小明矮;或者两人站的有近有远,无法正确比较等。)2、问: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比较出他们的高矮呢?(学生可能回答:让两人排排队,站在一起等。)(媒体演示:两人站在一起比高矮。)3、问:在比较高矮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人要站直,不能弯;不能踮脚尖等。)(媒体出示)小结:两个同学比高矮时,也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比较长短的方法那样,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这就要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人要站直,然后看头顶的高度。12.3高矮(板书:比较高矮时要在同一水平线上。)4、比一比。师:我们也来比身高好吗?(媒体出示书上P10左上的图片)三人为一小组,像画面中的小朋友那样,两个小朋友比身高,另一个小朋友说说比的结果,然后再交换其他两个小朋友比身高;最后说出你们三人中谁最高,谁最矮。(学生活动,然后请几组学生交流。)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比较两人的身高时,我们要站直再背靠背,直接看头顶的高度就能比出高矮了。[设计意图说明:掌握直接比较高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在学生的交流中,改正不合理的比较方法。同时三人比身高的环节又为下一环节一组同学比高矮埋下了伏笔。]5、师:刚才我们在三个小朋友中找出最高的一个,现在有7个小朋友(媒体出示书上P10做一做的图片),要找出这7个小朋友中谁最高,谁最矮,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先把这些小朋友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好队,就能比出结果了。)(教师媒体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小结:一组小朋友比身高,我们可以先将他们按从高到矮排队,或者按从矮到高排队,排好之后,我们就能一下子找出在这些小朋友中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了。[设计意图说明:知道在人数多的情况下比高矮,可以先把要比的对象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再进行比较。]探究二:学会间接比较高矮的方法。1、(媒体出示图片。)师:大家都掌握了比较两人身高的方法,看!图中的小军与小红也在比高矮,他们比的方法对吗?师:可是小红却说:我看不到比的结果,不知道谁高谁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他们吗?(学生可能回答:用手摸一摸对方的头顶;直接用尺量,根据量得的结果比较;做记号,一位同学为对方的身高做上记号,然后再根据记号的位置比较他们之间的高矮等。)(媒体出示书上P10右上的图片)小结:在不能直接比出身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采用一些方法间接的进行高矮的比较。[设计意图说明:会用不同的方法间接的比较高矮。]2、(媒体出示小朋友站在领奖台上的图片)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比较小朋友的身高,能说出谁高谁矮。大家看!现在这些小朋友站在领奖台上,小芳站得最高,我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