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慕尼黑协定,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只能自食其果、身受其害。德、意、日法西斯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教学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史料导入】“一天,罗斯福总统说他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为这次战争取个名称。我立即说:‘不必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避免的了。”——丘吉尔《二战回忆录》然后教师设问:丘吉尔发出“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避免的了”的感叹是由于二战全面爆发前,英法对法西斯国家侵略推行什么政策?学生回答:绥靖政策。【教学过程】一、慕尼黑阴谋教师提问: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恶劣的影响?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至35页内容。等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总结英法为何在战前推行绥靖政策这一问题,并详细讲解如下: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于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同时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再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要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等以上问题解决完后,教师追问: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请你简要介绍一下该事件。教师可以投影慕尼黑会议的相关内容加以详细讲解:慕尼黑会议背景: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抵制和制裁。德国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的慕尼黑。参与国:德、意、英、法。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教师过渡: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那么绥靖政策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投影以下史料,让学生加以概括。史料一丘吉尔批评张伯伦说:在战争与屈辱面前,你选择屈辱!可是屈辱之后,你仍得面对战争!史料二丘吉尔对二战前绥靖势力的评价:“绥靖主义者是在喂鳄鱼——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史料三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整合答案: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最终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教师设问: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那么哪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呢?投影史料:史料一一战后德国不甘心...